台創材 強攻奈微米球技術
以自組裝奈米結構體技術領先全球的台灣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台創材),主要發展兩個授權於中研院及交通大學的平台技術—奈微米球大面積堆積技術、及均一孔徑生醫支架技術,產品包括生醫細胞支架、純化整體柱、均一奈微米球。
這個由化學與材料工程學教授組成的優秀團隊,於103年12月在桃園市蘆竹區成立公司,隔年9月正式營運。
目前公司資本額約2億3,000萬元。
預定明年3月展開首次公開上市規畫。
根據台創材副總許銘賢介紹,核心技術以奈米球做結構體,放入所需的填充材料,完成後把奈米球拿掉,就形成均一性非常好的孔洞結構,可衍伸出不同的產品運用。
目前產品切入的領域主要在生醫產業,包括病毒純化,疫苗製成、基因療法方面都有需求;目前市場上同類型的產品95%是使用美國GE系統,但結構孔洞大小不一,台創材在孔徑大小、厚度、機械性質均可客制化,是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技術。
另外作3D細胞培養支架,可應用於藥品開發、精準醫療及細胞療法。
從中研院轉移的微流道造孔技術非常獨特,可製造有組織性的孔洞結構體,可以層層堆疊,用於培養細胞時營養液及代謝物更容易進出,而且3D架構下培養的細胞更接近人體細胞,使實驗藥物效果更精準,細胞治療效果更佳。
今年2月台創材參加Medical Japan日本國際醫療博覽會,4月到芝加哥參加癌症年會,分別進行展銷。
據介紹,美國默克製藥旗下Sigma Aldrich早期透過經銷商購買台創材第一代細胞支架產品,今年3月台創材又成功開發出第三代產品,一旦核准順利,預計明年初就可下單購買第三代產品。
目前細胞療法逐漸開放,對細胞培養支架的需求更甚,全球再生醫學市場相關產值約20億美元,預估每年可增加32%,日本及中國大陸由於細胞治療比較開放,亞洲市場產值增長率可達39%。
目前台創材除了台灣客戶之外,訂單也有來自韓國、日本及中國大陸。
對於公司未來願景,台灣創新材料董事長李志賢認為除了病毒純化、再生醫學運用外,可朝向醫美方面發展。
他強調台創材是材料提供者,希望用策略結盟的方式,進入不同領域發展高價值創新產品。
台灣創新材料 研發可應用於細胞培養的三維支架
台灣創新材料公司首度開發出可應用於細胞培養的三維支架,打破過去皆須靠進口的局面,可望大幅降低細胞培養相關研究成本,進而促進新藥開發、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的發展。
政府積極推動5+2產業創新計劃,其中生醫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有開發創新材料科技的台灣本土公司研發出可應用於細胞培養的三維支架。細胞培養為生醫產業的重要基礎技術,過去台灣並無三維培養相關產品,
三維細胞培養支架的開發商「台灣創新材料」12月10日將在南港展覽館舉辦的2017台灣醫療科技展Road Show區發表「材料科技-生醫科技另一藍海」演講,內容將包含新材料的各項應用與研究。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6年的報告,在台灣每十萬人就有440人得到癌症,細胞治療與個人化醫療都屬於近年來癌症治療的趨勢。個人化醫療會根據患者的基因以及家族病史來推估合適的用藥,更講究者會取患者的細胞做體外培養與試藥,精確選擇副作用最小效用最大的療法。台灣創新材料開發的即是細胞培養所需的支架,與傳統細胞培養不同處是該公司的三維支架能讓細胞在仿生環境中成長,培養出的細胞所得到的實驗結果較為準確。
台灣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由台灣知名的化學與材料工程學教授組織成立,主要發展兩個授權於中研院與交通大學獨步全球的平臺技術 ,09-38826-852張r ,這兩個運用不同原理的微奈米造孔技術,可以改善或甚至改變原有材料的性質;創造可應用於各個領域的新材料。第一代三維細胞培養支架產品已經順利上架默克集團旗下的西格瑪奧瑞奇通路,並已發展出流動性支架、可注射用組織支架,這個整齊均一、溫感可調的生物可降解的微奈米孔洞支架,可應用於傷口癒合、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醫美、藥物篩選、組織工程、個人化精準醫療等等,在生醫產業發展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公司簡介
本公司成功開發出自動化奈米結構自組裝設備,相較於目前動輒數小時甚至數日的製作時間,本公司能夠在數分鐘內製作大面積有序排列的奈米結構體,在自組裝奈米結構體之技術領先全球,能快速製作高品質的奈米結構體。主要的應用領域包括:生醫材料,離子濾材與高端分析分離特用材料。除此之外,本公司利用技轉自國立中央研究院之專利技術,自行研發支架型的三維細胞培養系統,本系統可以因應不同醫學與市場的需求,提供各類特性的材料、不同的孔洞大小及軟硬度、同時能在細胞培養完成後將支架溶解以取出細胞,達到完整細胞研究定性與定量的需求。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