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漢芝電子- 岱鐠科技攜手漢芝電子 強化安全晶片供應鏈資安防護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岱鐠科技攜手漢芝電子 強化安全晶片供應鏈資安防護
台灣領先的晶片燒錄設備品牌岱鐠科技(DediProg)與安全加密晶片設計公司漢芝電子今日共同宣布在安全晶片領域的合作,岱鐠科技為漢芝電子SQ7131安全晶片提供加密燒錄服務,整合軟硬體資安技術,強化生產鏈安全性,助力車用電子與物聯網產業等企業客戶開發更多創新功能,同時提升產品安全性,確保產品符合全球安全法規標準。

隨著全球資安法規趨嚴,市場對物聯網產品的安全性要求持續提升。漢芝電子專注於研發符合未來安全法規要求的先進安全晶片,其SQ7131安全晶片不僅具備身分驗證、安全通訊與線上即時更新(Over-The-Air, OTA)等功能,還能與第三方軟體整合安全網路連線,確保裝置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均維持高標準的安全防護。

然而,從晶片設計、硬體到軟體的安全整合,需要嚴格的資安機制與合規生產流程。此次合作,岱鐠科技運用自主研發的「金鑰植入系統」,在「零信任」架構下執行加密燒錄,整個製程採用密文處理,並透過嚴格權限驗證確保資料不被複製、竄改或讀取。此技術不僅提升產品資安等級,也能降低供應鏈風險,為企業提供從晶片設計、製造到雲端管理的全方位安全解決方案。

漢芝電子總經理鄭伯銘表示:「各國正在引入嚴格的物聯網安全法規,如歐盟的《網路韌性法案》將於2027年提高安全標準,美國與英國也陸續推出產品資安認證與監管法案,促使終端企業對安全晶片的需求與日俱增。漢芝電子所推出的先進安全晶片SQ7131提供整合性的安全機制,使客戶能在產品生命周期內實現線上即時更新,確保物聯網裝置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均能維持高標準的資安防護。我們很高興能透過與岱鐠的合作,為客戶提供從硬體到雲端的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也讓他們更輕鬆應對市場的資安挑戰。」

岱鐠科技總經理曹忠勇指出:「岱鐠很榮幸能與漢芝攜手,運用雙方技術優勢,助力企業應對全球網路安全挑戰。安全晶片的燒錄涉及嚴格的資安規範與資料保護機制,此次合作結合漢芝的先進安全晶片技術與岱鐠的加密燒錄解決方案,建立嚴謹的生產流程,確保韌體燒錄過程中的資料完整性與機密性,降低生產鏈資安風險,並協助企業符合日益嚴格的國際安全法規,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


漢芝電子成功取得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熵源驗證(ESV)認證
台灣新竹- 嵌入式系統MCU及安全加密晶片的業界技術創新者漢芝電子,今日宣布安全加密晶片的熵源生成引擎符合SP800-90B標準,並獲得NIST熵源驗證(ESV)認證。通過認證的熵源生成引擎技術已全面佈署在漢芝電子安全加密晶片系列產品: SQ71xx和HQS60xx。NIST官方網站:IMQ Certifications.

漢芝電子總經理鄭伯銘表示:「我們很高興地宣布漢芝電子已經通過NIST ESV認證。這項國際認證進一步提供我們客戶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即漢芝電子加密產品線是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解決方案。該認證為熵源提供最高安全性級別認證,以確保隨機數生成器符合NIST CMVP FIPS 140-3國際規範。」

自2022-4-1起,NIST宣布新提交的密碼模組驗證程序(CMVP)認證,只接受FIPS 140-3所規範的加密模組的安全要求。2022-12,NIST更進一步宣布,新提交的CMVP認證,必須出示ESV證書。自此,NIST ESV認證成為廠商取得CMVP FIPS 140-3認證的門票。ESV是一項嚴格的驗證,需要進行廣泛的測試和驗證。取得ESV認證表明漢芝電子致力於為客戶開發和交付安全解決方案的承諾。


公司簡介
漢芝電子成立於2010年,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設立於臺灣新竹科學園區,並在中國深圳與上海設有業務暨客戶服務據點。漢芝電子自許為半導體領域之領導者,以堅毅的信念,實現人類與高科技共存之智慧生活。持續不斷挑戰創新,承諾提供客戶全方位技術支援及具競爭優勢的解決方案,為世界創造更美好、更安全之智慧生活環境。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53115157   訂閱
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漢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IMQ TECHNOLOGY INC.)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1,2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924,05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92,405,000
代表人姓名徐清祥
公司所在地新竹科學園區新竹市力行一路1號3樓A4室 地址所屬公司家數: 1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核准設立日期099年12月08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4年04月17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限區外經營)
  從事研究、開發、設計、製造與銷售:
  1. 8位元、16位元、32位元及64位元通用型/特定用途微控制器
  (General–purpose / Application-specific 8-bit、16-bit、32-bit、64-bit micro-controller unit, MCU)
  2. 8位元、16位元、32位元及64位元通用型/特定用型微控制器之開發工具
  (Development Tools of General–purpose / Application-specific 8-bit、16-bit、32-bit、64-bit MCU)
  3. 類比IP (Analog IP)

中華立鼎光電- 中華電續孵小金雞,中華立鼎光電看下半年登興櫃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中華電續孵小金雞,中華立鼎光電看下半年登興櫃
中華電(2412)積極拓展通訊本業與國際網路布局之際,近年也持續扶植自家研發團隊與育成新創團隊,布局成效逐步浮現。旗下主打砷化銦鎵(InGaAs)感測器製程與封裝技術、專注短波紅外影像應用的中華立鼎光電,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登錄興櫃,成為集團在資本市場上的最新潛力股。

中華電過去幾年陸續推動多家育成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去年已登錄興櫃的資拓宏宇(6614)與中華資安(7765),據了解,兩家公司皆有機會在今年底前完成上市程序。

中華電表示,未來將持續支持具技術潛力與市場應用前景的新創團隊。

以AI客服解決方案為主的Invent AI,未來也有登錄資本市場的規劃;另在無人機3D智慧巡檢與交通事件辨識應用已具成果的影像識別團隊,亦預計會以獨立公司型態推進,但時程將較晚啟動。

隨著旗下新創團隊陸續進入市場,中華電除本業穩定外,資本市場的「小金雞」布局也逐步成形,顯示其在企業創新育成與產業落地的中長期投資策略正加速開花結果。

中華電今年前2月稅後盈餘為66.3億元,年增3.4%,EPS為0.85元。


孵金雞 郭水義:下一座成長大山
中華電信為打造「下一座成長大山」,投資事業處將扮演集團艦隊 孵化器的角色,除了優先推動中華資安國際、及資拓宏宇優先IPO之 外,董事長郭水義看好中華電信研究院的AI能量,未來獨立出來成立 公司的機會相當大。以下是專訪郭水義摘要:

  問:目前已IPO的公司,對中華電信做出多少貢獻?未來擴大IPO艦 隊後的獲利展望為何?

  答:集團子公司創造的合併營收已有數百億元,獲利約數十億元。

  問:除了今年鎖定資拓宏宇及資安國際IPO,未來還有那些業務有 機會獨立成立公司?

  答:立鼎光電未來也會朝IPO發展,除此,研究院有很多服務及技 術含金量都很高,AI是其中一個很值得鼓勵的案例,適當時間,AI有 些小技術或應用,或局部獨立而不是整個AI部門都獨立。

  問:衛星投資是否已有新布局?

  答:中華電信樂意與符合監理法規的中低軌衛星業者合作,以配合 政府強化網路韌性,合作方向包括先做PoC計畫,目前中華電信在海 纜、微波、衛星都會提供服務,台馬微波系統年底容量可擴大到10G。

  問:與新加坡電信洽談新一代衛星發射計畫,目前最新進展?

  答:雙方都有共同投資ST-2衛星下一個接續衛星計畫的意願,後續 規畫正在進行中。

  問:您認為4G用戶升轉5G的爆發時間點會落在那一年?帶動用戶申 辦5G服務的關鍵是什麼?

  答:5G會成長爆發到什麼程度,不好預測,5G可發展20年,目前不 過跨入第四年,還在early stage(早期),從所有產品及服務周期 來看,還未看到大爆發時間點,目前只能說是初升段進入主升段的初 期,已看到好多應用服務,慢慢從PoC長出應用來且成效不錯,接下 來需要靠擴大場域及應用累積能量。長期來看5G可結合AI、大數據及 雲端,它所創造的價值規模就會無限大。

  問:董事長上任後最想做的事?

  答:中華電信從國營機構轉民營化一直到ADR掛牌,前一陣子ADR掛 牌20周年時我親赴美國紐約、非常感動,回來後我提醒自己,中華電 信是國際企業、頂尖科技集團,我希望把公司帶到可以謀求大家幸福的企業,因此,我經常用「Telecom CHT、舞動精采共創未來」形容 中華電信「計利應計天下利」,扮演著賦能角色,在背後推動台灣多 項兆元產業發展,但成功不必在我。


中華電養金雞 壯大艦隊
中華電信集團轉型跟小金雞計畫一起動起來,繼精測、是方之後,勤崴即將掛牌,後續還有立鼎、中華國際資安可望陸續掛牌上市櫃,中華電信表示,會持續進行「內部孵育」跟「外部併購」,中華電信集團艦隊將孵育更多小金雞。

  根據中華電信財報顯示,去年是方貢獻中華電信獲利2.98億元,是最大小金雞,中華電信透過持股89%的中華投資持有中華精測股票約34%,去年中華投資認列精測2.59億元獲利,中華投資則貢獻中華電信約1.77億元,神腦貢獻約1.07億元,負責承攬中華電信通路、客服及網路等業務的宏華貢獻獲利約2.12億元。

  累計去年中華電信來自業外轉投資貢獻獲利約13.7億元,相對整體中華電信稅後純益355億元,業外貢獻占比不大,但卻是未來重要的成長動能。

  目前中華精測、是方已經掛牌;勤崴將轉為上櫃,明(9)日舉行上櫃前業績發表會。中華立鼎明年可進行掛牌計畫;中華國際資安已獨立運作。中華電信表示,未來強化新興業務,包含健康雲、語意雲及大數據等單一業務貢獻營收若達10億元,可望獨立成新公司,成為新的小金雞。

  特別的是,即將轉為上櫃的勤崴,資本額約2.67億元,主要業務是電子地圖、導航軟體及車載系統的研發與銷售、地理資訊相關的系統整合服務及電子商務等,擁有精密的圖資系統,更積極投入3D自駕地圖,將扮演未來台灣及中華電信發展車連網及自駕車關鍵角色。

  勤崴已經依照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標準,投入街景車規劃、製圖流程及資料更新設定等,更要打造3D自駕地圖。

  雖然勤崴目前獲利表現並不亮眼,但股價卻超過200元,顯見投資人看好勤崴未來在車聯網及自駕車的發展潛力。

  近期中華電信積極攜手建構自駕車生態鏈,要搶進全球自駕車兆元商機,未來搭配5G網路,推動車聯網及自駕車應用,勤崴將扮演關鍵角色。


公司簡介
中華立鼎光電為中華電信的子公司,以獨特且高品質砷化銦鎵(InGaAs)感測器製程與封裝技術,提供國際市場光功率量測用之寬面積檢光器及短波紅外影像應用之共焦平面陣列。 我們雖為新成立的科技公司,但產品已受全球知名客戶採用,公司成長可期,前景燦爛。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54921910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中華立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CHUNGHWA LEADING PHOTONICS TECH CO., LTD.)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12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94,55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9,455,000
代表人姓名涂元光
公司所在地桃園市中壢區忠義里自強七路6號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桃園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05年07月28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2年08月04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C01110  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製造業
CC01120  資料儲存媒體製造及複製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振生半導體- 振生半導體 量子安全技術獲國際肯定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振生半導體 量子安全技術獲國際肯定
面對量子電腦日益強大的解碼能力對全球資安帶來的挑戰,台灣半導體新創公司振生半導體(Jmem Tek)以前瞻性的技術引領晶片資安領域,不僅推出全球首創的PUF+PQC模組,更成功入選美國最大半導體加速器Silicon Catalyst,彰顯其在量子安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與國際影響力。量子電腦的發展讓傳統加密演算法面臨被瓦解的風險,資安問題已成為全球各國與產業的當務之急。振生半導體早在2024年4月23日便預見此趨勢,發表了市場上唯一的PUF+PQC(後量子密碼學)整合解決方案。

振生半導體董事長暨執行長張振豐指出,資安是全球必須正視的重大議題,公司獨家開發的PUF+PQC模組,以PUF(物理不可複製功能)作為信任根,其隨機編程機制能有效防止非法晶片複製。同時,安全加密協處理器在資料傳輸過程中進行加密,並具備旁路攻擊保護,全面防堵外部駭客技術的攻擊。這項技術已獲得多項專利,並在短短一年半內成功募資超過300萬美金,更屢獲《經濟日報》創業之星、FITI創新創業激勵計畫、EE Awards Asia等殊榮。

繼在台灣展現其技術實力後,振生半導體在2025年初再次傳來捷報。在經濟部的支持下,振生半導體團隊赴史丹佛大學取經並鏈結矽谷新創生態圈,成功入選美國最大半導體加速器Silicon Catalyst,成為首個入選該加速器的台灣團隊。Silicon Catalyst的錄取率不到10%,這項成就充分證明了振生半導體的技術實力與市場潛力獲得國際高度認可。振生半導體致力於將PQC(後量子密碼學)嵌入晶片產品化,推出全球首個整合量子安全解決方案的晶片。這項技術結合了軟體和硬體安全,具備隱形金鑰和強大的身分驗證功能,確保裝置資料的量子安全保護。


台灣量子安全晶片新創 入選美國最大半導體加速器
台灣量子安全晶片新創公司振生半導體(Jmem Tek)獲經濟部支持,赴史丹佛大學取經、鏈結矽谷新創生態圈,獲選加入美國最大半導體加速器Silicon Catalyst,成為首個入選該加速器的台灣團隊。

國發會矽谷新創基地與經濟部今天在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共同舉辦展示日(Demo Day),台灣新創團隊輪番上陣向創投機構、投資人、觀眾介紹自家技術。

場外,新創公司延續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的能量,設攤拓展商機、炒熱氣氛。

Google上個月宣布新晶片Willow已克服量子運算的關鍵挑戰,傳統電腦需耗時10億年運算才能解決的問題,新晶片僅需5分鐘就能解決,使得量子科技再度受到關注。

台灣新創公司振生半導體在經濟部支持下近期赴加州史丹佛大學取經,傳出好消息。經過多輪的篩選,公司獲選加入美國最大半導體加速器Silicon Catalyst,該加速器錄取率僅不到10%,振生半導體也是首個獲選加入Silicon Catalyst的台灣團隊。加速器為協助新創公司取得資金、專業諮詢等,加速新創成長的機制或公司機構。

振生半導體將「後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簡稱PQC)嵌入晶片產品化,推出全球首個整合量子安全解決方案的晶片,結合軟體和硬體安全技術,具備隱形金鑰和防護性強的身分驗證功能,確保裝置資料的量子安全保護。

振生半導體執行長張振豐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量子科技從過去「是否會發生」的問題到如今已變成「何時會發生」的問題,開發並應用這項技術的急迫性也越來越高。

張振豐說,很多人認為量子電腦還沒完全成熟,但不少駭客會先儲存資訊,等到未來技術進步後再進行攻擊和破解。因此,企業或機構還是要有抵抗量子電腦攻擊的能力,如此才能確保資訊安全。目前,其技術已在國防、金融科技領域被應用。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CES期間被問到輝達的量子運算策略時表示,將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推向市場,可能需要15到30年的時間。張振豐認為此看法不無道理,網際網路也並非一步到位、而是逐漸演變,過程中必須經過不斷的技術更新。

「隨著攻擊不斷的更新,我們的產品也會不斷的更新」,張振豐說,尤其對國家安全或金融科技等高資安需求的產業來說,企業寧願先把防護做好;他比喻,「不能等敵人攻進你的村莊了,才想說我是不是要來蓋城牆,這些東西是得先蓋起來的。」

他也表示這個時間點來到矽谷是個很好的契機,因為矽谷最近更加注重硬體技術。

振生半導體日前到CES參展,行銷經理陳畇帆說,美國、日本、韓國廠商對台灣的這項技術非常關注。公司已在矽谷設點,將進一步尋找合作、拓展機會。

CES展上,台灣在量子科技方面的新創公司,還包括台灣量子科技公司(Taiwan Quantum Technology Company)、以及amPICQ;前者為量子電腦提供關鍵的外圍IC和模組,後者則專注於量子通訊。


公司簡介
振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Jmem Tek) ,公司組織架構由矽智財設計部(Design Team)、商務開發部門(Business Development Team)、行銷企劃部門(Marketing Team)及營運部門(Operations Team)組成。 本公司致力於提供「最佳的晶片資訊安全解決方案」,以設計服務與專利研發來保護硬體資訊安全。

我們提供從類量子 MSOTP 到後量子 PUF 的解決方案,以防止客被駭客攻擊。透過將我們的解決方案嵌入晶片中,構建一個可信賴的系統,包括更安全的數據存儲和無法破解的身份驗證。在物聯網(IoTs)、電動車、AIoT 和人工智慧的時代,開發這樣的系統變得尤為重要,未來規畫將以台灣為中心往國際市場發展,包含新加坡、澳洲、日本、美國、及歐洲等地。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90100851   訂閱
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振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Jmem Technology Co., Ltd.)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5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150,000,000
每股金額(元)1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150,000,000
代表人姓名張振豐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南港區園區街3之2號9樓 地址所屬公司家數: 30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11年10月18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4年04月14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CC01120  資料儲存媒體製造及複製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宜進新材料- 宜進環保化學品 守護環境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宜進環保化學品 守護環境
在法規趨嚴與永續發展的趨勢下,傳統工業化學品、溶劑等往往伴隨高毒性、高污染與高風險,對作業人員的健康與環境危害造成長遠的影響,因此宜進新材料深知產業需求,致力引進實用並符合成本的環保化學品,減少對人體與環境的負擔與危害。

多元性的化學品新材料可專門提供於精密零件、精密電子、軟/硬電路板、光電、半導體等產業清洗製程的應用,與代理進口低碳排系列的樹脂塗料稀釋劑,及為5G通訊、AI伺服器、先進封裝、PCB產業等,提供製程上所需各式材料,以全面服務客戶需求。

董事長吳裕偉表示,宜進多年來致力在工業環保清洗製程的專研,對於各種清洗問題的改善及與各超音波設備商的合作和交流已累積相當豐富的專業經驗,因此可依造客戶需求提供最適當的環保產品及製程,增加洗淨效能及降低對環境及操作員工的危害。

宜進新材料近期亦導入環保水性剝漆劑,替代業界浸泡型強酸強鹼性剝漆劑,能有效減少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危害,提供卓越的剝漆(脫漆)效果,並適用於多種金屬和塑膠材質。此類產品正逐漸成為環保首選,特別適合重視生態環境與第一線操作人員健康與安全的作業場所,為企業帶來更安全、環保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同時看好台灣在5G通訊、AI伺服器、先進封裝材料、半導體材料、PCB產業的發展,特引進各式化學品新材料如PTFE高頻陶瓷基片、ETFE封裝離型膜、全氟聚醚半導體蝕刻添加劑、鋁箔、單面覆鋁等各式高端材料應用以滿足產業需求。

此外,宜進並提供中高沸點環保特殊溶劑EEP、DBE、DEF、DMSO、DMAC、PC等在塗料、光阻、油墨各式稀釋劑應用。吳裕偉說,宜進新材料一向以對環境友善、與客戶共榮、追求企業永續發展為經營目標,期盼能共同努力維護、打造美好環境。 


宜進新材料 跨入PCB耗材市場
看好PCB鑽孔材料市場需求,宜進新材料公司與生產PCB耗材的專業工廠合作,銷售各項PCB鑽孔所需的耗材,包括改良型的上蓋板、具有改善鑽孔製程提升效率的環保型、可降低事業廢棄物回收成本的下墊板及高階IC載板使用的鑽孔板。

宜進新材料公司指出,電子產業需求旺盛,PCB產業的產值持續增加,尤其因應5G高速傳送、AI等應用需求暢旺,PCB產品的軟板、軟硬結合板、高密度連接板(HDI)、類載板、IC載板等多項製程所需的耗材需求也相對提升,預期未來數年高階製程PCB墊板將持續成長。

宜進新材料公司董事長吳裕偉表示,宜進新材料因應終端客戶需求,研發具有高剛性及高精準的鑽針、各類PCB產品包裝所需具有抗靜電性的TRAY,以及具有耐熱性高、熱膨脹係數低、彈性模量低、優良、加工性好的新型高端IC載板使用的膠膜產品,這些高階產品將是宜進新材料公司跨入PCB電子材料的重要布局,未來將以更全方位的產品組合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應台灣未來電子產業的成長。

吳裕偉說,宜進新材料自成立以來,秉持追求提升滿足客戶需求、與客戶彼此共榮、追求永續發展做為經營目標,期許成為值得企業信賴的好夥伴。


宜進環保氫氟醚洗劑 符合業界需求
主要引進各式工業用清洗環保溶劑及提供工業清洗製程解決方案的宜進新材料公司,為了滿足國內半導體及廣大精密金屬加工業、電子、光學等各業界在各式工業清洗製程的需求,不斷積極致力於推動各式環保產品及專業清洗流程規畫解決方案。

董事長吳裕偉表示,台灣半導體業現仍居世界領先地位,生產過程中對裝置零件、腔體清洗要求很高,宜進所提供的EHF-561氫氟醚精密清洗劑無毒、不燃、不破壞臭氧層、低溫室效應,能符合半導體業界的需求,且可降低成本大幅提升競爭力,亦可運用於手機光學鏡頭及液晶面板精密清洗。

塗料稀釋劑產品則提供多種中高沸點環保溶劑DBE、IAAC、TBAC等塗料光阻油墨稀釋劑,有機矽材料部分有矽橡膠系列、矽油系列、氣相法白碳黑系列產品。

而HMDS(六甲基二矽氮烷)可運用於特種有機合成,如阿米卡星、盤尼西林、頭孢黴素、氟尿嘧啶及各種青黴素衍生物等合成過程中的甲矽烷基化與矽藻土、白炭黑、鈦等粉末的表面處理及半導體工業中光致刻蝕劑的黏接助劑。


公司簡介
宜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營業項目分為環保溶劑、正溴丙烷、氟碳新材料、油品及油品添加劑、乾燥劑、冷媒等產品的銷售,及新產品的開發引進。

本公司專業代理世界知名品牌的環保碳氫溶劑,正溴丙烷、氟碳溶劑,含氧溶劑等產品,主要客戶有半導體、光電、光學、電子、精密金屬加工等業界知名大廠,在洗淨及相關製程上的使用。

在氟碳新材料產品方面,包括PTFE、PVDF、FEP、FKM、PFA等,現貨供應,突破長期被歐美日大廠壟斷市場價格高居不下的困擾,提供給國內業者經濟優質的產品服務及協助業者快速掌握市場需求。

我們希望做到的不只是產品的代理銷售,而是更進一步的跟客戶合作研發,提供給客戶更好,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成為您最值得信賴的供應商。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53885514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宜進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E-JIN NEW MATERIAL CO., LTD.)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35,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35,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3,500,000
代表人姓名吳裕
公司所在地高雄市燕巢區新生南路108巷28號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核准設立日期101年08月07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0年08月11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801010  基本化學工業
C801060  合成橡膠製造業
C802090  清潔用品製造業
C802200  塗料、油漆、染料及顏料製造業
C802990  其他化學製品製造業
C803990  其他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C804020  工業用橡膠製品製造業
C804990  其他橡膠製品製造業
C805050  工業用塑膠製品製造業
CA01050  鋼材二次加工業
CA01990  其他非鐵金屬基本工業
CA02990  其他金屬製品製造業
CA04010  表面處理業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D01030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40  機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F112020  煤及煤製品批發業
F112040  石油製品批發業
F1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批發業
F212050  石油製品零售業
F2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104110  布疋、衣著、鞋、帽、傘、服飾品批發業
F105050  家具、寢具、廚房器具、裝設品批發業
F106010  五金批發業
F106030  模具批發業
F106040  水器材料批發業
F107010  漆料、塗料批發業
F107020  染料、顏料批發業
F107030  清潔用品批發業
F107170  工業助劑批發業
F107190  塑膠膜、袋批發業
F107200  化學原料批發業
F111090  建材批發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20  電器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5020  礦石批發業
F204110  布疋、衣著、鞋、帽、傘、服飾品零售業
F205040  家具、寢具、廚房器具、裝設品零售業
F206010  五金零售業
F206040  水器材料零售業
F207010  漆料、塗料零售業
F207020  染料、顏料零售業
F207030  清潔用品零售業
F207170  工業助劑零售業
F207190  塑膠膜、袋零售業
F207200  化學原料零售業
F211010  建材零售業
F213010  電器零售業
F213040  精密儀器零售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3110  電池零售業
F215020  礦石零售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台達能源- 欣銓與台達能源合作小水力發電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欣銓與台達能源合作小水力發電 估產800萬度綠電
IC晶圓測試廠欣銓(3264)今天宣布,與台達集團(2308)旗下再生能源售電業子公司台達能源,展開為期8年的小水力綠電交易合作,預計最高可產生800萬度綠電,讓欣銓在綠色能源管理擁有穩定供電及風險控管的應變能力,並展現雙方支持新興潔淨能源技術的決心。

欣銓今天宣布與台達能源合作,由台達能源轉供小水力發電,目的希望在原有太陽光電基礎上,透過不同再生能源個別發電特性,提升整體供電達到相對平穩的狀態,進而使光電供應不足的時段,也能使用到潔淨能源。

欣銓表示,再生能源採購原以太陽光電為主,並陸續完成建置自用太陽能發電設備,近年持續擴大再生能源,2024年度使用再生能源及綠電憑證,合計占總用電量10.4%。

台達能源指出,預計8年期間,每年提供約100萬度綠電轉供,來自全台首座由地方政府主導開發的食水嵙溪小水力發電廠,屬於中部大甲溪中游支流。

欣銓引述經濟部水利署公開網站資訊,川流式小水力發電由於設計與規模特性,利用河川天然流量發電,溪水重複使用,一滴水可重複被利用多次,小水力發電對環境衝擊小、具有環保與循環特性的再生能源。

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放趨勢,欣銓在2023年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承諾全球所有據點於205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2024年欣銓簽署SBTi承諾,與國際倡議目標接軌。

欣銓永續長饒清成表示,欣銓不僅主動採用低碳、降低環境負擔的綠色能源,持續提升再生能源結構多元化,增強綠色營運韌性、提升企業競爭力,也期望帶動產業價值鏈,推動全產業朝向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邁進。

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表示,在台灣2050淨零轉型目標下,國內用電大戶的綠電需求逐步提升,小水力發電具備低碳、低環境衝擊等優勢,適用於台灣現有溝圳等水利設施,但受限地理環境開發進度緩慢,相較於風力及太陽光電,小水力資源較稀缺。

台達集團自2022年起採購小水力發電能源,以提升綠電滲透率,具豐富經驗,此次獲得欣銓信任合作,為其轉供小水力能源,提供更多樣化的再生電力採購選項。


台達子公司准綠電交易

台達電(2308)旗下台達能源昨(7)日宣布,已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意味台達能源未來將在綠電交易、綠電匹配服務以及節能減碳加值服務等面向,積極投入市場。

台達能源昨天舉辦首屆《2023 台達能源-企業領袖永續能源論壇》,邀請中信銀行、沃旭能源、緯穎科技、台灣微軟等再生能源相關領域的關鍵企業共同探討永續能源的未來路徑。

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表示,台達能源利用創新技術,解決企業在綠電採購過程中遇到的諸多挑戰,如綠電供應不足、餘電管理、高綠電比例需求、降低用電量和申請政府補助等問題。

他說,台達能源致力為客戶提供價格合理的綠電,優化綠電組合,減少餘電問題,並提供減碳諮詢服務,從能源和碳排盤查、診斷分析、建議可行解決方案、到最終的改善和認證,協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會中建議企業在購買離岸風電時,應進行跨部門溝通,也可考慮與台達能源的綠電交易平台合作。此外,在綠電採購過程中常見的餘電問題,透過與台達能源合作,結合微軟的雲平台和人工智慧技術,企業可更精確預測,實現綠電的最佳匹配,有效降低綠電採購成本,減少餘電問題。


跨足再生能源售電服務 台達電集團綠能事業佈局展現新氣象
儲能大廠台達電今年6月成立的台達能源今(7)日宣布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未來將在綠電交易、綠電匹配以及節能減碳等面向積極投入市場,若根據能源署最新公告,目前取得再生能源售電執照的業者共56家,台達電是繼正崴集團之後,另一家擁有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的電子業集團,顯示公司對綠能事業的佈局,已從儲電管理往更上層的售電平台提供一條龍加值服務。

目前資本額約2億元的台達能源,7日也舉辦首屆「2023 台達能源-企業領袖永續能源論壇」,邀請中信銀、沃旭能源、緯穎、台灣微軟等再生能源相關領域的關鍵企業共同探討永續能源的未來路徑,會中宣布正式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開啟綠電交易新里程。

論壇中,包括沃旭台灣董事長汪欣潔、緯穎永續長陳昌偉,以及台灣微軟專家技術部總經理吳子強,都針對企業購買綠電時可能遭遇的問題提出專業見解,尤其目前發電量最大的離岸風電,大家更有志一同呼籲要進行跨部門溝通,並考慮與台達能源的綠電交易平台雙向合作。

以綠電採購過程中常見的餘電問題為例,微軟就拋出建議,認為台達能源可結合公司的雲平台和人工智慧技術,如此可讓讓企業進行更精確的預測,實現綠電最佳匹配,從而有效降低綠電採購成本,並減少餘電問題。

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也指出,為了替客戶提供價格合理的綠電,優化綠電組合與減少餘電等問題,公司正利用創新技術,解決企業在綠電採購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包括如綠電供應不足、餘電管理、高綠電比例需求、降低用電量和申請政府補助,一旦客戶問題獲得解決,台達能源也可提供減碳諮詢服務,從能源和碳排盤查、診斷分析、建議可行解決方案,進而協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也期許,希望台達能源憑藉著集團在發展綠色轉型的成功經驗與影響力,讓臺灣企業有機會透過台達能源的綠電交易平台服務更有效率地買到綠電,讓企業能夠一站式輕鬆達成綠色轉型與淨零碳排的目標。

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不斷升溫的背景下,企業對於實現綠色供應鏈的需求日益迫切,台達能源亦積極應對這一挑戰,這場論壇不僅展現了幫助企業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決心,也強調了與合作夥伴的深度合作關係,凸顯跨行業合作在推進永續發展方面的重要性。


公司簡介
作為台達電子的子公司,台達能源繼承此一使命,致力於透過創新技術和加值服務,簡化能源採購流程。台達能源的核心服務,包括綠電轉供、綠電匹配、節能和儲能,旨在協助企業最佳化能源組合並達成零碳目標。

我們提供減碳諮詢服務,診斷企業整體的碳排放,協助規劃並導入節能減碳計畫;另外也提供綠電導入服務,協助企業採購綠電,提高綠電使用比例;或是綠電匹配,找出最佳的綠電使用曲線,更有效率的達到減碳目的。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83253281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台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Delta Energy Inc.)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Delta Energy Inc.
資本總額(元)2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200,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20,000,000
代表人姓名張建中
公司所在地桃園市中壢區東園路16號4樓 (5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桃園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12年02月16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2年08月31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台塑新智能科技- 台塑新智能電池回收線 邁步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台塑新智能電池回收線 邁步
台塑新智能昨(1)日宣布,已建置完成全台第一座鋰鐵電池完整回收示範線,這座示範線能整合前段物理破碎與後段化學萃取,成功提煉出電池級碳酸鋰,直接用於鋰電池再製,透過串聯生產、回收再利用,將能強化新能源供應鏈韌性,呼應國家推動自主回收循環鏈政策,在新能源循環經濟體系邁出關鍵一步。

稀貴金屬已成全球核心戰略資源,環境部近期規劃資源循環推動法以強化資源安全,並因應鋰電池應用範圍與使用量雙雙增長,政府自2025年7月1日起實施二次鋰電池回收清除優惠費率,鼓勵產業投入回收再利用,建構在地循環體系,確保高價值金屬資源留存國內,強化台灣在全球能源經濟的競爭優勢。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指出,鋰電池應用從3C電子產品迅速擴展至電動車與儲能領域,台灣使用量節節攀升,鋰電池後端回收處理是當務之急。她表示,示範線更具備驗證及放大能力,已規劃後續量產作業,包括建置廠房與產能布局。


台塑新智能攜美企 衝刺儲能

台塑新智能宣布與GE Vernova簽署「混合動力及儲能解決方案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整合電池儲能與燃氣發電領域專業技術與資源,攜手為台灣打造更具韌性、效率的能源系統。

其中,台塑新智能將聚焦電芯、模組與系統整合,GE Vernova則專注於儲能設備、工程服務與技術支援,共同推動混合動力及儲能解決方案,建立台灣儲能關鍵技術實現與落地應用的重要基石。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國際預估2030年全球儲能累計裝置將攀升至790 GW/2,400 GWh,即使國際經貿變局出現不確定性,能源自主與電力穩定依然是各國優先課題,而儲能系統正是驅動再生能源普及與電網調節的核心技術。全球電池技術路線多元發展,磷酸鋰鐵已躍升主流,台塑新智能布局初期即聚焦磷酸鋰鐵,具備技術能力及資源整合領先優勢,彰濱電芯廠已穩定量產,將優先供應台灣市場,兌現公司對電池產業鏈國產化的承諾,此次攜手GE Vernova更是強化雙方優勢,為台灣儲能產業注入長遠動能。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簽訂MOU後,雙方首波合作將聚焦於彰濱電芯及模組廠建置一套國產化儲能系統,作為技術驗證與示範應用基地。此套系統整合雙方核心技術,打造高安全、高效能、以及高穩定性之儲能解決方案,也將成為後續合作專案的示範架構及國際聯手的成功典範。

台塑新智能本次台美策略結盟MOU簽約儀式,特別選在台塑新智能於彰濱工業區、全台規模最大磷酸鋰鐵電芯及模組廠舉行,王瑞瑜與GE Vernova燃氣發電業務總裁暨執行長Eric Gray親自出席簽約,展現雙方對合作高度重視及長遠布局之堅定決心,雙方將尋求商業合作機會,深入開發台灣在地市場需求。

劉慧啟說,GE Vernova自美國奇異(GE)分拆成立,專注能源需求成長,提供涵蓋能源價值鏈的先進技術與解決方案,促進全球電氣化及去碳化。台塑新智能致力深化台灣新能源產業,發展國產鋰鐵電芯、具備規模化電池模組生產能力,自行開發電池管理系統、建構完整技術資源,從上游、中游到下游建立長期且穩固的產業鏈,此次與GE Vernova策略結盟,將進一步鞏固台灣儲能系統於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角色,策畫新能源長遠藍圖。


挺台塑新智能 四寶增資百億
台塑化3日董事會通過首季財報、董事資格審查以及參與台塑新智能百億元現金增資案;其中,台塑化將依持股比對台塑新智能增資25億元。台塑、南亞及台化也一併召開重訊,說明董事會將跟進通過參與台塑新智能增資計畫,以「建構完整產業鏈及拓展綠色儲能」。

因應台塑新智能「彰濱新能源專區」第二階段投資部署,台塑四寶、台塑生醫將依照持股比例參與台塑新智能100億元增資案。

其中,台塑、南亞及台塑化對台塑新智能持股25%,將分別參與增資25億元;台化、台塑生醫對台塑新智能持股比各為20%、5%,參與增資金額將為20億元、5億元。台塑新智能目前實收資本額70億元,在上述增資金額到位後,實收資本額將為170億元。

打造台塑集團新能源作戰部隊,由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目標;除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設置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全台儲能案場總計達150MW。

因應電池芯一期產能7月開出,規劃啟動百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園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藉此支援電池芯二期、模組廠擴建以及電池回收機制部署,加速開展營運版圖。

據王瑞瑜規劃,台塑集團將以彰濱電池芯廠區作為「新能源園區」建置核心,惟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擬加碼至少10公頃土地採購,最好能爭取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展開新階段擴充項目。

其中,彰濱一期電芯廠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二期電芯廠年產規模擬拉升至2.5GWh~3GWh,模組廠規劃擴建1.1GWh,屆時總產能達1.5GWh;另將透過設立以正極片回收「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完成電池回收機制的初期建置。

建構新能源生態圈、產業鏈整合發展定位,台塑新智能擬定四大專區作戰。彰濱「彰濱新能源園區」基地聚焦電芯、模組、電池回收、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含家用儲能、中大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池試量產線、智慧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


台塑新智能 電池王國成形

為打造台塑集團新能源作戰部隊,由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因應電池芯一期產能7月開出,規劃啟動百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園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藉此支援電池芯二期、模組廠擴建以及電池回收機制部署,加速開展營運版圖。

■集團新能源作戰主力

據王瑞瑜規劃,台塑集團將以彰濱電池芯廠區作為「新能源園區」建置核心,惟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擬加碼至少10公頃土地採購,最好能爭取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展開新階段擴充項目。

其中,彰濱一期電芯廠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二期電芯廠年產規模擬拉升至2.5GWh~3GWh;模組廠規劃擴建1.1GWh,屆時總產能達1.5GWh;另將透過設立以正極片回收之「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完成電池回收機制的初期建置。

台塑新智能由台塑四寶及台塑生醫投資成立,目前實收資本額70億元。在第一階段投資部署陸續完成、第二階段擴充計劃規劃就緒,後續應會伺機啟動第二階段增資計畫。

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目標;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公司」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設置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已擴大推動磷酸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全台儲能案場總計可達150MW,加速與綠能業者合作、投入固態電池等新能源研究,也著手規劃汰役電池再利用,徹底落實循環經濟及環境永續。

■四大專區產線並進

因應新能源生態圈、產業鏈整合發展定位,台塑新智能已擬定四大專區作戰布局。彰濱「彰濱新能源園區」基地聚焦電芯、模組、電池回收、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含家用儲能、中大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池試量產線、智慧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

在四大基地就位推展後,台塑新智能還將以中大型儲能案場布建、3S技術精研(BMS/EMS/PCS)、電動載具開發、智慧充電與微電網技術發展、風光熱氫能研發,及產業、國際策略結盟等項目,擴大耕耘。


台塑攻新能源 打造第六寶
台塑集團強攻新能源,三階段打造「第六寶」。台塑集團邁向新能源領域里程碑,旗下台塑新智能開發的「家用儲能設備」下(11)月開賣,明年7月電池芯出貨,分別搶攻家用、工業用儲能市場,更宣示四年內量產全固態電池。

外貿協會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產業聯盟-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共同主辦的「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與「Net-Zero Taiwan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昨(18)日開展。今年共有來自13國、350家業者共1,275個攤位展出,其中,台塑、台泥等國內指標大集團均參展。

台塑新智能昨日在智慧能源周首度公開展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及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同時宣布彰濱電芯廠主體廠房施工進度已逾50%,明年7月將自力產出第一顆本土電芯。另,攜手明志科技大學建置全固態鋰電池試製產線,目標四年內量產。

家用儲能系統方面,台塑新智能推出的6.8度儲能系統,單一售價暫訂15萬元,預計11月開賣。內部期盼未來三年內台灣會有5~10%的家戶儲能滲透率,若以目前台灣約900萬戶來看,粗估產值將達到上千億元,且可大幅降低缺電問題。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該公司投資上百億元在彰濱設立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是推動台灣電池產業鏈之關鍵布局。

王瑞瑜指出,有別於全球各地受通貨膨脹、缺工影響導致工程落後,彰濱電芯廠自今年4月動土以來即穩定施工,目前主體廠房建設進度正式超越50%,其中結構體已全數完工,關鍵製程設備也將製作完成,明年會如期於7月起生產電芯,是台灣新能源產業的里程碑。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說,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現有「輕巧型」6.8度電、「標準型」13.6度電兩種規格;以台灣家庭每日用電約11度計算,可確保家戶一日用電無虞,若配合台電「時間電價」於離峰存電、尖峰放電,估算每年約省上萬元電費。

據了解,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推動台灣石化產業發展,成立了台塑四寶,之後進軍鋼鐵業,成立了河靜大煉鋼廠,被台塑內部譽為第五寶;而從石油產業到新能源產業,由台塑常委王瑞瑜親自推動、台灣電池產業發展關鍵的台塑新智能,則成了備受期待的第六寶。

王瑞瑜認為,新能源和舊能源並非完全對立,而是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逐漸替代和融合;因此,新能源的發展是為了解決舊能源所帶來的環境和能源安全問題,推動可持續能源的發展和使用。並強調,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應兼容並顧;新能源發展有三要:要快、要不計代價、要堅定。


台塑新智能 入股儲能大廠

台塑儲能國家隊添新兵,台塑新智能昨(9)日宣布,斥資3億元入股台灣鋰電池儲能系統大廠儲盈科技,將持有約9.07%股權。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透過此次入股儲盈,期望發揮彼此技術及市場優勢,建構可靠、安全的智慧化儲能系統。

儲盈的主力客戶為半導體大廠等科技產業,與台塑儲能國家隊成員具有互補性,未來儲盈將與台塑新智能深化合作,並導入台塑新智能生產的國產化磷酸鋰鐵電芯,此次策略投資有助雙方攜手拓展市場,成為台灣電池產業國產化關鍵推力。

王瑞瑜表示,全球碳中和趨勢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但太陽能、風能等綠電受環境影響,具有間歇性特質,必須搭配儲能系統才能減緩電網衝擊、維持發電穩定,電池需求也因應儲能商機而大幅成長。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資料,儲盈科技2017年成立,儲盈董事長李衍飛指出,近年工業用電大戶大型儲能需求顯著浮現,各科技大廠急需裝設不斷電系統以維持產業競爭力,包括新設儲能系統、或將原使用之鉛酸電池換為環保節能的鋰鐵電池,促使鋰電池安裝容量連年增加。

儲盈憑藉不斷電及儲能系統的豐富經驗,已是半導體產業供應商,未來導入台塑新智能電芯及各式儲能系統,共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產品。台塑新智能此次入股,除可充實營運資金,台塑新智能的強大技術和資源,也將有助儲盈科技擴大市場份額,並加速技術研發。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配合交通部「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國產化電芯炙手可熱,其中磷酸鋰鐵電芯具有高放電倍率、高循環壽命、低生產成本優勢,在高溫下也不會產生強氧性物質,擁有高度安全性。

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投資上百億元興建全台最大的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設置2.1GWh,將於2024年第3季完工投產,目前已與台灣各家電動巴士、儲能案場洽談合作,此次策略投資有助與儲盈科技共同推動電池產業國產化,未來將持續深化夥伴關係。

台塑新智能強調,秉持「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發展目標,全力建構綠色產業鏈,讓新舊能源多元並存,實踐經濟發展、保護環境,創造永續發展的未來。


固態電池試驗產線 年底上路
電動車電池需求強勁,台塑新智能不僅加快興建鋰鐵電芯產線腳步,另也布局固態電池,今年底固態電池試驗產線將上路,同時也將建自有電池回收廠,希望2024年底能與電芯廠同步啟用。

台塑新智能暨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希望不僅從模組到電池芯可100%國產化,連電池回收都可以一併做到、同步到位,這樣才是真正落實循環經濟,貢獻台灣能源轉型、淨零碳排。

台塑新智能也持續布局電動車市場。繼打入美國Aptera電動車供應鏈後,針對電動車進展部分,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透露,目前至少已與國內車廠合作設計電動物流車,包括貨運跟貨卡,同時也會策略性的參加電動大巴的開發。

劉慧啟指出,依據所規劃的電池回收線,包括正極片的邊角料、不良品都可直接回收等,而且回收的電池種類則不限種類,包含鋰鐵電池、鋰鐵錳電池、固態電池等,就連次世代電池也都可回收,可針對電池裡各類型的珍稀元素進行回收再利用,可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

在其他新能源布局部分,台塑新智能結合明志科大、長庚大學的研發量能,最快今年底,固態電池的試驗線就可完成建置。同時也會進行太陽能儲能、氫能等的各式研發案。


台塑新智能投資碳捕捉 搶綠色經濟
台塑新智能宣布以8,500萬投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新創事業,藉此強化碳捕捉技術及人才培育能量,擴大綠色經濟布局。未來新創公司將由台塑新智能取得51.9%股權,拓展商業應用層面。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微藻為全球固碳效率最高的生物,也可用於淨化工業廢水及改善有機農業,期望每年為台灣減碳超過十萬公噸,建立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的典範。此新創事業目前已收到國內石化大廠處理工業廢水訂單,相關技術成熟且商機龐大,將成為台塑新智能減碳事業一大推力。

台塑新智能自去年成立以來,全力整合集團上中下游資源以發揮最佳綜效。

王瑞瑜指出,碳捕捉技術為新能源事業重要版圖,養殖一公噸微藻可吸收兩公噸二氧化碳,固碳效率遠高於陸生植物,可直接設在工廠煙道吸收廢氣,也能去除廢水中的氨氮、重金屬等汙染物,後續藻體則再利用為生質燃料,整體過程有效削減溫室氣體且落實循環再利用。此次投資成大微藻碳捕捉除擴大綠色經濟布局,更希望透過實質產學合作,攜手為台灣加速達到碳中和目標做出貢獻。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強調,微藻營養成分高,還可投入有機農業種植,包括開發畜牧水產飼料添加劑,使用後養蝦存活率從一成大幅提升至五成以上,另近年研製生物液態肥料也用於各種葉菜瓜果。此外,台塑新智能將與成大開發微藻基因資源庫,對不同微藻進行物種鑑定,以及蛋白質組成、抗氧化能力等分析測定,擴充更多元的應用技術。

成大2008年起投入微藻研究,為國內先驅及頂尖團隊,校區擁有亞洲學界最大300公噸微藻養殖池,與台塑新智能合作將可導入成熟經營管理制度, 擁有更豐沛研發資源,達到產學雙贏局面。


台塑新智能儲能效率高
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宣布,彰化台塑生醫觀光工廠設立的1.2MW(百萬瓦)/1.3MWh儲能系統,已在10月20日上線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這是全台首座搭配工廠負載與儲能系統的案場,上線以來平均執行率高達百分之百,對於維持電網頻率的穩定性、強化電網韌性,效果顯著。

台塑新智能表示,該儲能系統同時兼顧工廠負載及台電電網頻率,是使用自家生產的電池模組、系統,而最關鍵的能源管理系統也是自行開發,有助厚植台灣儲能產業的實力。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並重,共生共榮,是台塑企業規劃產業布局最重視的策略與執行重點。

透過擴大儲能系統布局,加速推動新能源產業鏈整合,有助台灣擴大再生能源占比的同時,也穩定台灣電網供電能力與穩定性。

除儲能系統外,台塑新智能規畫後續將於台化彰化廠區建置100MW/300MWh電網級超大型儲能站,用以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增強型動態調頻輔助服務(E-dReg),為協助台灣再生能源穩定發展盡心力。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啟慧強調,該系統使 用自主生產的電池系統、模組,並經過UN38.3、UL1973、IEC62619、IEC60730、S-JET及UL JAPAN的JISC-8715-2等國際指標性認證,能源管理系統也是由同仁自行開發完成。

台塑新智能2022年7月5日成立,積極布局新能源發展,台塑生醫彰化廠1.2MW/1.3MWh的儲能站是全台第一個成功搭配工廠負載與儲能系統的案場,日前正式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參與調頻備轉輔助服務。

台塑新智能指出,上線以來平均執行率達百分之百,也就是能在一秒內成功切換接續電力,不會發生斷跳電情況。

在國家能源轉型政策引導之下,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近年大幅拉高,其中又以太陽光電及風電為主力。劉啟慧表示,再生能源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導致發電量的不穩定,進而影響電網品質,因此具有快速反應及緩衝功能的儲能系統,可利用其及時輸出或輸入能量來維持電網頻率的穩定性,目前已有多家廠商詢問此儲能系統的詳細規格與報價。


公司簡介
台塑企業已在儲能領域默默耕耘,包括上游電池生產所需的原料,以及下游產品包括如儲能設備組裝時所需的配電盤、變壓器等,並切入電池管理系統(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能源管理系統(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及不斷電系統等研發與銷售, 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與再生能源、電動車領域的快速發展,經重新檢視台塑企業所有的資源後,於2022年6月由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及台塑生醫共同投資成立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以加速台塑企業新能源關鍵技術與產業布局。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90340178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台塑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Formosa Smart Energy Tech Corporation
資本總額(元)7,0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4,000,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400,000,000
代表人姓名王瑞瑜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松山區精忠里敦化北路201-24號1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111年06月10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C01090  電池製造業
CC01100  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製造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Z99990  未分類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E603050  自動控制設備工程業
E606010  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
E605010  電腦設備安裝業
EZ99990  其他工程業
EZ05010  儀器、儀表安裝工程業
E601020  電器安裝業
E601010  電器承裝業
E599010  配管工程業
E603010  電纜安裝工程業
F113020  電器批發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3990  其他機械器具批發業
F1149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零件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199990  其他批發業
F213010  電器零售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F213110  電池零售業
F213990  其他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零售業
F2149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零件零售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IZ99990  其他工商服務業
J101040  廢棄物處理業
J101030  廢棄物清除業
J101090  廢棄物清理業
J101080  資源回收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泛亞應用科技 - 泛亞應用攻電動車電池 行情看漲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泛亞應用攻電動車電池 行情看漲
泛亞應用科技為鋰電池單壁奈米碳管導電劑製造廠商,上游材料供應商日商瑞翁(ZEON)5月成為法人股東,累計投資額近7億,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

總經理楊智偉表示,目前已推出2支導電添加劑,用於鋰鐵、鋰三元、鈦酸鋰與矽碳負極等鋰電池的正負極,可增加電動車的電池容量,為電動車電池發展快充技術所必須,在BBU及無人機與相關無人載具等特殊應用,深充深放可達1萬次以上。高價比獲得國內大型電池生產商青睞,並打入供應鏈,也進入無人機電池下游應用。經客戶驗證,添加量小於0.1%即有極佳效果,成本只增加0.5%至1%。

鋰電池應用市場看不到邊界,一線電芯廠大舉擴廠,二、三線也紛紛投入,但單壁奈米碳管導電劑卻只有日本及俄羅斯可以供應,寡占性十足,行業具有原料來源及製程二大門檻。楊智偉表示,公司以半導體規格控管單壁奈米碳管導電劑的製程,嚴禁鐵及鎳等金屬污染,連包裝也有嚴格要求,並隨客戶生產擴線,發揮在地供應優勢。

泛亞應用的工廠位於中壢工業區,目前單壁奈米碳管導電劑年產能約1,000噸,增資後將提升至3,000噸,2030年需達2.5萬至2.8萬噸才能滿足訂單需求。因此規劃2027年後公開發行與IPO,以利籌措資金。

楊智偉表示,度過2018年至2023年蹲馬步期,去年開始大量出貨,今年營收呈跳躍式倍數成長。同時眺望歐美市場,並陸續出貨,中長期也對準半導體等高科技應用積極開發。


瑞翁攜手泛亞應用科技 搶進高端電池市場
新能源市場蓬勃發展,鋰電池技術的革新成為業界焦點,提升能量密度與循環壽命的需求日益迫切。日本瑞翁株式會社(ZEON)與台灣創投界攜手,宣布策略性投資泛亞應用科技,擴大單壁奈米碳管產品線,以下一代鋰電池技術,搶攻電動汽車高端電池市場。

單壁奈米碳管 突破鋰電池關鍵技術

單壁奈米碳管漿料因卓越的導電性、機械強度及化學穩定性,在鋰電池電極材料領域嶄露頭角。較傳統碳黑或多壁奈米碳管導電劑,能有效降低電池內阻,提升倍率性能,並延長電池壽命。應用範圍涵蓋動力電池、儲能系統及高功率電子設備,市場潛力巨大。隨著電動車產業對高效能電池的需求增加,單壁奈米碳管成為實現技術突破的關鍵材料。

此次策略性合作,泛亞應用宣布將擴充導電漿料年產能至2030年達到2.5萬噸,可滿足100GWh電池廠需求,可用於約1,250萬輛電動車電池。足以因應市場增長,確保客戶需求無虞。也將於北美、歐洲及亞洲主要電池產業聚落設廠,以貼近市場,就近服務,強化供應鏈韌性。

瑞翁獨創技術 打破量產瓶頸

單壁奈米碳管的量產一直是業界難題,其合成需仰賴高溫化學氣相沉積(CVD)技術,對催化劑與反應條件要求極高,難以兼顧高產量與高純度。2016年起,瑞翁憑藉獨創的Super Growth技術,成功量產高長徑比、高純度、大表面積的ZEONANO單壁奈米碳管。此一高導電、高強度功能材料產品用於電池,以及金屬、橡膠、塑膠複合材料與半導體產業,成為瑞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利器,也是少數可大規模量產企業。

泛亞應用創新漿料技術 提升電池性能

單壁奈米碳管在電極漿料中均勻分散,是另一個技術瓶頸,泛亞應用憑藉創新製備技術,開發出穩定分散的單壁奈米碳管漿料,大幅提升電極導電性,減少導電劑用量,並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雙方合作推出LSC2102與LSC1101導電漿料,經知名客戶驗證,僅需添加不到千分之一的單壁奈米碳管,即可顯著提升鋰電池正負極性能,增強能量輸出與循環壽命。此技術與矽負極材料搭配,效果更加顯著,深受客戶青睞。
跨領域應用 拓展市場潛力

單壁奈米碳管的應用不限於鋰電池,包括金屬、橡膠、塑膠複合材料、半導體等領域,提供高導熱、高強度及高穿透性材料。泛亞計畫與瑞翁合作,將此技術推向更多產業,尤其是導熱與半導體應用。瑞翁強調,透過其領先技術,將持續為地球環境與人類福祉貢獻力量。


公司簡介
泛亞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於電池矽負極與奈米級關鍵輔助材料的研發與創新,致力於為電池產業提供高效能、安全可靠的材料解決方案,協助推動綠色能源技術的進步。

自 2018 年成立以來,我們秉持「技術創新、融合啟發」的精神,持續深耕電池材料領域,開發出提升電池性能、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的核心材料。面對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與市場需求,我們專注於電池矽負極與奈米級關鍵輔助材料的開發與生產,為推動電池技術創新、提升綠色能源應用效率貢獻力量。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82782087   訂閱
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泛亞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Sino Applied Technology Taiwan Co., Ltd.)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110年07月22日 發文號1109096364變更名稱 (前名稱:義鎷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2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120,876,425
每股金額(元)5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24,175,285
代表人姓名陳彥睿
公司所在地桃園市中壢區東園路33號 地址所屬公司家數: 1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桃園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07年11月23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4年01月07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801030  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C801990  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
C802120  工業助劑製造業
C802990  其他化學製品製造業
F107170  工業助劑批發業
F107200  化學原料批發業
F107990  其他化學製品批發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CB01020  事務機器製造業
CC01060  有線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70  無線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C01090  電池製造業
F11305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303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零售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F213110  電池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118010  資訊軟體批發業
F218010  資訊軟體零售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E605010  電腦設備安裝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E601010  電器承裝業
E601020  電器安裝業
F113020  電器批發業
F213010  電器零售業

漢芝電子- 岱鐠科技攜手漢芝電子 強化安全晶片供應鏈資安防護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岱鐠科技攜手漢芝電子 強化安全晶片供應鏈資安防護 台灣領先的晶片燒錄設備品牌岱鐠科技(DediProg)與安全加密晶片設計公司漢芝電子今日共同宣布在安全晶片領域的合作,岱鐠科技為漢芝電子SQ7131安全晶片提供加密燒錄服務,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