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漢民測試系統- 漢測9/17每股100元登興櫃 攻AI先進晶圓測試

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漢測9/17每股100元登興櫃 攻AI先進晶圓測試

晶圓測試供應商漢民測試系統(7856)總經理王子建今天表示,布局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先進測試商機,攻薄膜探針卡、CoWoS測試設備、散熱材料與模組,以及矽光子晶圓測試。王子建預期,漢測今年營運可較2024年大幅成長,2026年營運可正向看待。

漢測指出,將於17日登錄興櫃交易,參考價格每股新台幣100元。

SEMI國際半導體展持續登場,漢測上午舉行興櫃前媒體交流會,王子建表示,漢測自主研發與製造薄膜式探針卡,並提供整卡解決方案,從設計、製造到應用具備一條龍服務能力,已在台灣南科設立薄膜式探針卡廠。

王子建指出,漢測也在日本熊本設立維修中心,就近服務晶圓代工大廠需求;今年第4季漢測將少量出貨散熱模組給客戶端,預期2026年出貨可期。

因應特殊應用晶片(ASIC)、系統單晶片(SoC)等高階測試需求,王子建指出,漢測與全球前3大探針卡日商MJC策略合作,導入MEMS技術,並持續導入材料創新與矽光子晶圓測試等技術。

在CoWoS先進封裝測試設備,王子建表示,漢測今年已出貨白光干涉光學檢測系統約8至10台,預估2026年出貨不會低於今年。

展望未來布局,王子建指出,因應5G、6G與低軌衛星等高頻新興市場需求,2026年至2027年將以薄膜探針卡為主力產品;在矽光子晶圓測試,漢測開發自動化矽光子測試解決方案,搶先布局AI與HPC應用;今年新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據點,未來規劃美國與德國據點,提供即時技術支援。

根據資料,漢測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台灣新竹,從晶圓針測機起家,目前積極搶攻AI、HPC、5G、6G及低軌衛星等新興應用市場,主要核心業務包含探針卡與耗材、工程服務、半導體客製化產品與代理設備,年營收占比各為24%、44%、32%;目前實收資本額2.57億元,在中國蘇州、日本東京和熊本等地建立銷售與維修據點。

根據公開說明書,漢測從2022年至2024年合併營收分別為11.52億元、8.09億元及15.98億元;歸屬母公司業主獲利從2022年虧損3302萬元,提升至2024年獲利5678萬元,2024年每股稅後純益(EPS)2.84元。

漢測今年上半年營收10.19億元,年增51.9%,主要受惠AI需求帶動設備工程服務大幅成長,以及探針卡布局效益顯現;上半年毛利率46.1%,營益率13.2%,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1.19億元,每股基本純益5.02元。

漢測表示,今年前8月每股純益已到7元,預期漢測今年獲利可創新高。(編輯:張良知)


半導體新兵來了!這檔17日掛牌興櫃 前8月EPS衝7元創高、法人看旺後市
半導體晶圓測試解決方案廠商「漢民測試系統(漢測)」將於9月17日登錄興櫃,參考價100元。公司成立於2004年,近年受惠於AI、高效能運算(HPC)、5G/6G與低軌衛星需求,營收與獲利大幅成長,今年前八月營收14.03億元、每股純益(EPS)達7元,已刷新歷史新高。

漢測業務涵蓋探針卡與耗材、工程服務及客製化產品與代理設備,營收占比分別約24%、44%與32%,並已在中國與日本設點,未來將拓展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及德國。法人看好隨測試需求增加,客製化模組出貨將持續升溫,推動營運動能。

市場研究機構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預估,全球半導體測試服務市場規模將自2025年108億美元成長至2032年198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9.1%;Techinsights則預測探針卡市場至2028年CAGR可達9.8%。

總經理王子建指出,漢測為台灣唯一能自主研發薄膜式探針卡並提供整卡解決方案的企業,並與日本MJC合作導入MEMS技術,同時投入散熱模組與矽光子測試,強化競爭力。


公司簡介
漢民測試成立於2004年,隨著半導體測試產業共同成長。20年來,我們累積豐富的技術實力,為半導體測試客戶提供全面的加值服務,包括銷售、安裝、技術支援、製程開發、移機以及客製化設計。

漢測的據點遍及台灣、中國與日本,我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27440348   
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漢民測試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HERMES TESTING SOLUTIONS INC.)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HERMES TESTING SOLUTIONS INC.
資本總額(元)6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256,77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25,677,000
代表人姓名林冬青
公司所在地新竹市東區埔頂里埔頂路18號9樓之2  電子地圖 
同地址公司家數: 1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發展署
核准設立日期093年09月08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4年07月09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
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所營事業資料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990  其他機械器具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3990  其他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氫豐綠能科技- 氫豐綠能取得獨家專利技轉 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氫豐綠能取得獨家專利技轉 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在廠房面積動輒上千坪的台南產業園區,氫豐綠能的存在顯得相對低調,但在國內唯一移轉「金屬板電堆」與「混氫燃料電池」兩大專利技術加持下,讓這家僅有20多人的新創公司,正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從台南市區駕車越過安南區觀海橋,西濱快速道路劃開兩旁魚塭,筆直地向遠方奔馳而去,車行約15分鐘向左望去,就可看到廠房林立、原名台南科技工業區的台南產業園區。

如同其他科學園區及大型工業區,台南產業園區道路就像棋盤,兩側盡是占地上千坪、甚至2000坪的大型廠房,這座園區已開發面積近500公頃,主力是製造業,開發時程比全國聞名的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還要早,氫豐綠能科技公司就在其中。

逐步擴大廠區 氫豐綠能啟動南科建廠工程

相較於台南產業園區眾多產業,氫豐綠能是個「新人」,這家新創公司2022年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支持及技轉下成立,資本額新台幣1億元,辦公室先設於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接著在台南產業園區的南台灣創新園區開設實驗室,之後在和順工業區設立生產基地進入量產階段。

不過,和順工業區廠房僅100坪,氫豐綠能今年5月再轉進占地600坪的台南產業園區內廠區,也為未來前進南科台南園區作準備,期待今年9月啟動南科建廠2800坪工程,且在2027年至2028年間推動上市計畫,2028年一舉擴大產能。

以現況觀察,氫豐綠能規模不如台南產業園區多數製造產業,員工也只有20多人,但走進大門後,卻可看到氫能設備周遭人員不得閒,豔陽下,一身工研院西裝標配的董事長李鈞函正忙著指揮廠內運作,對氫豐綠能而言,目前正是成功起步的重要階段。

利用餘氫 化解能源浪費和碳排問題

提起氫豐綠能創立動機,自然和台灣最夯的半導體等產業脫不了關係,這些產業在製程中產生大量副產氫氣,餘氫若能有效利用,就可化解能源浪費和碳排問題,何況傳統燃料電池受制於高成本及氫氣純度要求,難以商業化。

因此,氫豐綠能從工研院spin-off(分拆),連同李鈞函等多名工研院深耕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人才加入氫豐綠能;除經營團隊,氫豐綠能股權則分散在車王集團、佳世達集團、工研院、國內半導體材料及設備廠商等。

氫豐綠能在工研院「金屬板電堆」與「混氫燃料電池」兩大專利技術技轉下,投入氫能電池研發,透過國產化金屬板電堆降低成本,提升耐用性,並發展直接使用工業混氫的燃料電池系統,目的是建立本土氫能自主研發和製造能力,回應企業「淨零轉型」迫切需求,也讓氫能從理想走向實際落地。

氫豐綠能以國內市場為主,服務對象涵蓋半導體大廠、石化產業及能源相關企業,產品已在半導體產業大型活動實際供電,並協助合作夥伴取得氫能發電綠電憑證,目前每年產能10台150kW發電機,南科新廠完工後,年產能可望提升10倍以上,大幅滿足用電大戶需求。

成立2年半就達損益平衡 對前景深具信心

在產品技術差異化、半導體與石化產業需求帶動、綠電與碳權市場加值等環境下,氫豐綠能僅成立2年半就達到損益平衡,也讓經營團隊對前景深具信心,擬定中長期發展計畫,中期是載具(金屬板電堆,適合長途、高運量的交通載具電力需求),長期則是儲能(電解產氫模組,具備氫氣儲能與產氫設備)。

李鈞函說,氫豐綠能主要業務是「燃料電池金屬板電池組本土化生產」及「開發混氫發電系統技術」,短期以國內定置型燃料電池發電應用為目標市場,中長期以氫能載具市場及產品出口海外為目標。

當然,產業研發經營不可能一帆風順,氫豐綠能不可避免會遇上阻力和瓶頸,李鈞函指出,台灣氫能基礎設施仍在起步階段,氫氣來源和供應鏈不足,讓氫能應用推廣速度受限。氫豐綠能認為解決之道,應先從工業副產混氫切入,再逐步過渡到進口氨裂解製氫與綠氫。

李鈞函表示,氫能基礎設施建置成本高,建置固定式加氫站投資龐大,普及不易,他主張以移動式加氫站作為過渡方案,降低前期投入成本,先行推動市場應用,且在產能和交付壓力下,必須精準控管產能與交付時程。

此外,半導體和石化產業需求雖強勁,但氫能產品仍屬新興技術,推廣過程需要更多示範案場與驗證數據,才能建立客戶信心,且在高科技產業嚴格要求下,必須通過SEMI S2、TÜV等多項認證,李鈞函說:「走上氫能這條路,挑戰只會愈來愈多,現在只是開始」。


佳世達旗下羅昇宣布投資氫豐綠能 助力綠色轉型
佳世達科技(2352)旗下智動化技術服務商羅昇企業(8374)看好全球對氫能需求的快速增長,今天宣布投資氫豐綠能,藉此擴大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

羅昇表示,與氫豐綠能合作,結合羅昇在工業自動化跟能源領域上的經驗,及氫豐綠能的氫能創新技術,形成互補優勢,可降低企業能源轉型的成本和風險。此合作還可加速氫能技術在台灣市場的商業化應用,進一步助力企業穩定取得綠電來源,支持各行業的綠色轉型目標。

羅昇指出,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具有多種重要應用,包括工業製程、交通運輸和儲能系統等。羅昇將引入氫豐綠能「混氫燃料電池」技術,能利用50%至100%濃度的氫氣,直接將工業餘氫與製程尾氣轉化為清潔電力,並降低燃料成本,使氫能應用更具經濟效益。與傳統純氫系統相比,混氫成本僅為純氫的1%,展現出核心成本優勢。

羅昇表示,氫能可在工業中替代化石燃料,實現減碳綠色生產。在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車輛有助減少污染並提升能源效率,在儲能中平衡再生能源波動,確保供應穩定。

羅昇說,隨著各國相繼推出氫能發展政策,台灣政府也將氫能納入2050能源轉型計畫中,並設立相應補助及激勵措施,以促進氫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與商業環境;本次投資正是響應此趨勢,未來將攜手氫豐綠能,投入氫能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推動氫能的商業化進程。


餘氫也能發電 躍氫豐致勝關鍵

氫豐綠能在國內氫能發電市場一砲而紅,由工研院技轉的金屬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擁有效率好、重量輕和成本低的三項優勢,加上領先全球研發成功的混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成為致勝關鍵。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表示,氫豐綠能是該院新創的公司,由投入氫能領域已一、二十年的兩位同事李鈞函和林明憲所帶領的團隊負責,而主要關鍵技術有兩大項目,首先是金屬雙極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他解釋,氫能的其中一個應用是燃料電池發電機,類似柴油發電機是灌進柴油來發電,而氫能燃料電池是用氫氣發電,最大的特色是吃氫氣,與氧氣進行反應後發出電力,最後產物是水,沒有二氧化碳等汙染物。

基本上,燃料電池有很多種,例如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鹼性燃料電池、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等等,原理均是電化學反應,而工研院發展的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簡稱為PEM。

工研院授權給氫豐的,為金屬雙極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它像一片一片吐司排列,透過觸媒進行電化學反應。一般是以石墨碳板組合而成,工研院發展出使用金屬板,更為堅固、耐用,而且比碳板輕,擁有效率好、重量輕和成本低的三大優勢。

舉例運用在車輛上,碳板會因震動而發生脆裂等情況,耐久性差,金屬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加上所研發的流道設計等專利技術,能明顯勝出。

他進一步表示,第二個技術是領先全球研發出的混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過去,大家對燃料電池的認知是氫氣純度一定要99%以上,同時不能有一氧化碳、硫等汙染物摻雜,而工研院此套系統配置前端特殊處理設備,可以不用到99%的純氫,即能穩定發電。

這對半導體而言,甚具經濟效益;業界一向把氫氣做為還原劑,製程最後經由燃燒排出,而工研院移轉給氫豐的技術,可以把半導體原本排出的餘氫氣體經由化學物理機制穩定在一定濃度,注入燃料電池發電。


氫豐綠能結合台灣燈會 氫能發電環保又安全
2024台灣燈會高鐵燈區已於2月24日正式點燈,本屆最大亮點莫過於「綠能展區」的規劃,氫豐綠能為國內氫能發電翹楚,致力於研發生產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水電解產氫系統,透過燈具光源由氫能結合生動活潑的表情符號燈,於本屆台灣燈會中,向眾人展現最新的淨零科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氫豐綠能總經理李鈞函表示,國內目前對於氫能源的認識相對其他綠色能源來的較為陌生,氫具備資源豐富、能量密度高、用途廣泛等優點,國際能源總署(IEA)更將其列為2050年淨零碳排的一環,而氫燃料電池是一種能夠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的裝置,利用化學反應直接將外部供應的氫燃料和空氣中的氧氣結合產生電力,並以水等無害的副產物來作排放,具高效能、零排放和靜音運行等特點,因此只要持續把氫補充至燃料電池內,即可完成發電的原理,而氫能採用水冷式散熱,可承受惡劣的工作條件之外,壽命更可超過25,000小時。而此次台灣燈會正是讓大眾對於氫能發電有更多認識的好機會。

位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綠能展區」,是將最新淨零科技結合藝術燈景,分為氫能發電及太陽能發電,李鈞函進一步透漏太陽能發電是利用太陽板吸收太陽光,將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輸出的一種發電方式,而該種發電原理經常容易受到天氣條件和地理位置的影響,相對氫能發電的則較不受地域及環境所限制。

談到氫豐綠能未來發展,李鈞函表示初期目標鎖定於臺灣半導體及石化業之工業副產品氫為燃料來開發氫能發電設備,透過製程廢氫轉換為電力,解決工業污染等問題,實現永續經營的精神。在未來除發電機、引擎、儲能等三種型態的運用,家庭、學校、交通、工業和商業等領域也將是該公司欲開發的領域範疇。


氫能起跑/半導體不要的廢料,竟能拿來發電,這兩位「氫瘋雙俠」怎麼辦到的?
「氫能是國家能源轉型重要戰略性項目之一,也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重要能源...。」上月中,由經濟部能源局、工研院支持成立的氫豐綠能新創公司成立記者會上,能源局局長游振偉強調氫能發電的價值;同場加映的,還有甫從日本考察氫能回來的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也現身加油打氣。

看似來頭不小的氫豐綠能到底有什麼能耐,能讓政府要員一字排開為他「加持」?其實,早在2021年,經濟部技術處為了展現台灣前瞻科技,培植下一個可能的「護國神山」,便啟動了「科專事業化生態系建置計畫」(簡稱TREE計畫)創業競賽,氫豐綠能總經理李鈞函、副總經理林明憲當時就以「氫瘋雙俠」團隊拿下第一名。

「我們就是為了氫氣『瘋狂』!」曾任工研院綠能所氫能與燃料電池計畫經理的李鈞函解釋,水的化學式是H2O,我們把海水電解之後就會產生氫氣和氧氣,只要把氫、氧再結合,它就會再回到電與水,「面對缺電的時代,只要有氫氣就可以發電,而且過程中不會排放二氧化碳,這就是淨零排碳。」

李鈞函繼續細數為氫瘋狂的原因,「透過電力把水電解成氫氣,把氫氣儲存起來,只要變成氣體之後,它完全不會跑掉、流失,就可以把氫儲存起來半年,甚至一年、十年,到了要用電時再用燃料電池把發電出來。所以我們會為此而瘋狂,因為這是完全潔淨的能源。」

氫瘋雙俠 把半導體廢料變綠金

就憑著滿腔對氫能發電的熱情,「氫瘋雙俠」在工研院的氫能團隊埋頭研究十幾年,最後成功研發出混氫發電、氫燃料電池金屬板電堆兩項核心技術,原本只會技術的「氫瘋雙俠」,搖身一變,成了由能源局補助、工研院技轉的「氫豐」新創公司,還要學會財務、管理,以及和投資人溝通等經營心法,承擔起把這些技術商轉,落實到產業界的任務。

到底什麼是混氫發電?李鈞函說,過去大家對燃料電池的認知是氫氣的純度一定是要99.99%純氫發電,但台灣有很多半導體、石化業在製程中產生工業副產氫,雖然氫氣純度只有50%左右,但回收氫氣再透過氫燃料電池的混氫發電系統,也可以發電。

「這是我們的關鍵技術」,李鈞函強調,這樣就可讓石化業或半導體業更放心的把工業副產氫拿來發電,而不是像過去加入天然氣燒掉或排掉,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我們鼓勵業者,與其把副產氫燒掉,不如拿來發電,不但可以降低碳排,還可增加電費的收入,把副產氫的痛點,變成更有價值的事情。」

儘管每家業者在製程中產生及回收的工業副產氫量能不一,很難明確統計運用混氫發電省下的用電,但據粗估,平均可減少十分之一的用電;甚至有些廠商產氫量大、發電量也多,可能減少二分之一用電。

氫豐的另一個核心技術是氫燃料電池金屬板電堆組裝,他說,過去氫燃料電池都是用石墨板,加工的成本很高,然而,台灣本來就以金屬加工業發展為主,這是台灣的強項,「所以我們研發出金屬雙極板取代石磨板,可以大幅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

業內人士觀察,氫能是未來綠色能源的發展指標,氫豐現在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目前算是市場上的主流,包括日本豐田TOYOTA、韓國現代(Hyuadai)的氫能車,以及德國的氫能火車,全部都是這類型燃料電池,若能加速產品商品化,爭取國內外創投與企業投資,將可打入國際市場。


公司簡介
「氫豐綠能」於 2022 年由工研院正式 Spin-Off,成員擁有超過 15 年以上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相關經驗,成立唯一移轉金屬板電堆與混氫發電技術的氫能領域新創公司,致力於開發綠色能源。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89176255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氫豐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Blade Hydrogen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3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70,060,560
每股金額(元)1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70,060,560
代表人姓名李鈞函
公司所在地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1段6號6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11年06月16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2年12月22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801990  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
C802990  其他化學製品製造業
CA02990  其他金屬製品製造業
CA04010  表面處理業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C01090  電池製造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CD01010  船舶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30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40  機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60  航空器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990  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
CQ01010  模具製造業
CZ99990  未分類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D101060  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業
E502010  燃料導管安裝工程業
E599010  配管工程業
E603050  自動控制設備工程業
E606010  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
EZ99990  其他工程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4010  汽車批發業
F114020  機車批發業
F1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批發業
F114060  船舶及其零件批發業
F114070  航空器及其零件批發業
F1149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零件批發業
F213110  電池零售業
F214010  汽車零售業
F214020  機車零售業
F2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零售業
F214060  船舶及其零件零售業
F214070  航空器及其零件零售業
F2149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零件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299990  其他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IZ99990  其他工商服務業
JA01010  汽車修理業
JA01990  其他汽車服務業
JA02010  電器及電子產品修理業
JA02020  機車修理業
JA02990  其他修理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灆海生技- 灆海推永續健康 躍上國際

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灆海推永續健康 躍上國際
正當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吸引全球關注,專注生命科學與農業生技整合、推動永續健康的灆海生技,於去年受邀前往聯合國紐約曼哈頓總部,參與「企業全球化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並獲頒「國際行業影響力品牌獎」,成為首家登上聯合國舞台的台灣農業生技企業,以深耕科研與永續願景,在國際嶄露頭角。

灆海以全球獨創技術,2023年獲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親自接見,針對糧食安全與健康永續議題交流;2024年受邀聯合國發表,代表亞洲農業生技發聲,展現亞洲農業生技的創新潛力。其優異表現亦登上紐約時代廣場那斯達克大屏幕,展現台灣農業生技國際能見度。

執行長蘇秋蓉指出,灆海生技承襲創辦人蘇文科60多年倡議「人與自然共生」理念,結合農漁經驗與生命科學,發展兼顧營養、健康與環境永續的生技新模式。「甲灆寶」即為代表成果,以甲魚胚胎原生命密碼為基礎,整合天然胚胎營養,開啟自然為本的預防醫學觀點。

相較傳統單一營養補充,灆海回溯胚胎早期發育營養架構,強調高營養密度、生物可用率與天然完整性,打造更貼近人體需求整合營養方案,並呼應聯合國SDGs中對「健康生活」、「永續消費」與「生物多樣性」倡議。

在氣候變遷與糧食挑戰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灆海不僅專注胚胎永續繁育,更推動健康照護創新,致力成為亞洲農業生技領航者,鏈結全球健康與自然永續,為人類與地球共創更長遠的未來。


灆海生技以農業生技創造生命永續
以研製甲魚胚胎幹細胞保健產品獲兩岸高階企業菁英青睞的臺灣灆海生技,繼獲亞洲(農業生物科技)十大創新科技貢獻獎及(生物科技)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品牌後,由於其所發展之農業技術深具啟發生命永續,受聯合國相關單位之邀,將於5月上旬前進聯合國紐約總部,接受頒獎並發表演說。

該公司執行長蘇秋蓉表示,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曾講過,「企業是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合作夥伴」。因此,灆海生技與國際上更多的企業共同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豐富與優化企業及發展生態,逐步建構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價值觀,此次獲邀參與聯合國盛會,實是莫大光榮,事實上灆海生技推動自然環境養殖已有多年,推動的即是人類與環境的永續存在,也就是代代相傳的生命永續,這與全球企業戮力推行的ESG(E環境保護、S社會責任、G公司治理)企業精神不謀而合。

蘇秋蓉指出,灆海生技的生技創新,係以人、產業發展及自然和諧共生為出發點,致力於探討全球健康議題;其因應大健康產業所開發的「甲灆寶」,係利用三至五天的甲魚胚胎幹細胞萃取,有超過40種以上天然營養素,是距離健康最近最天然營養聖品,今有幸成為臺灣眾多廠商唯一前進聯合國宣揚企業品牌與生命價值的企業,並與西方知名企業品牌交流,這絕對是今(2024)年臺灣的企業盛事。

灆海生技之所以能成為亞洲生技領域的標竿企業,即是將農業養殖技術結合科技創新,以完美的保健產品,實現健康、美好的未來,近期有日本、韓國、泰國、越南等保健產品通路商爭取代理行銷。


灆海生技保健品 獲國際肯定

以研製甲魚胚胎幹細胞保健產品深獲兩岸企業經營人士喜愛的灆海生技,在對岸國家級所主辦的亞洲經濟大會中,從千家企業脫穎而出,獲亞洲農業生物科技十大創新科技貢獻獎及生物科技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品牌,不僅品牌知名度旋即水漲船高,更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那斯達克大屏。

全球正戮力推動糧食意識,意即糧食的量與質並重,而這正是灆海生技踐行科技養生、食的新主張,因此推出結合國際生技團隊聯手開發保健聖品「甲灆寶」,由於該保健產品極具生醫價值,獲得多項市場應用大獎,也正因為獲重要獎項,才會強勢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那斯達克大屏,讓世人了解研製甲魚胚胎幹細胞保健產品的始末,近期更廣受對岸及新加坡官方組織邀請設廠投資。

該公司執行長蘇秋蓉表示,「甲灆寶」是利用三~五天的甲魚胚胎幹細胞萃取,除豐富甲魚胚胎細胞營養素,更有超過40種以上天然營養素以及高含量抗氧化物岐化酶(SOD)、18種氨基酸、微量量元素群、維生素群、不飽和脂肪酸DHA、EPA、DPA等。

蘇秋蓉說,「甲灆寶」絕對是目前保健產品中最豐富且可立即營養補充的聖品。

另外,甲灆寶通過千餘項國際第三方德國TUV杜夫萊茵食品實驗室及德國TENTAMUS騰德姆斯集團動物食品成份安全檢測認證,並且完全不含中、西藥、抗生素、類固醇等成份,堪稱健康均衡理想食品。


灆海生技 加速部署大健康產業新機
迎向疫後復甦,灆海生技踐行科技養生、食的新主張,推出結合國際生技團隊聯手開發保健聖品「甲灆寶」,由於該保健產品極具生醫價值,近期對岸及新加坡官方組織,皆展開雙臂極力邀請該公司設廠投資。

該公司執行長蘇秋蓉表示,與病毒共存已成為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守護免疫力更加重要。灆海生技與國際生技團隊聯手開發的「甲灆寶」,係富含超過40種以上天然營養素以及高含量量抗氧化物岐化酶(SOD)、18種氨基酸、微量量元素群、維生素群、不飽和脂肪酸DHA、EPA、DPA等,絕對是目前保健產品中最豐富且可立即營養補充的聖品。

蘇秋蓉指出,飲食內容品質和免疫系統息息相關,優質的營養能讓身體的免疫大軍養足戰力,捍衛身體健康,而提升免疫力其實不難,足夠的營養為重要關鍵,提升免疫功能及確保疫苗施打成效不能只看單一營養素,需同時補齊多元營養素;歐洲食品安全最高權威EFSA也提出維生素D、A、C、葉酸、B6、B12和鋅、鐵、硒、銅對身體功能重要性。

「甲灆寶」是利用3~5天的甲魚胚胎幹細胞萃取,含有豐富甲魚胚胎細胞營養素;該產品通過千餘項國際第三方德國TUV杜夫萊茵食品實驗室及德國TENTAMUS騰德姆斯集團動物食品成份及安全檢測認證,除獲多項國際殊榮,更獲邀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那斯達克大屏。

「甲灆寶」因其完全不含中、西藥、抗生素、類固醇等成份,廣受醫學界的肯定並被報導在歐美各國醫學期刊,堪稱距離健康最近均衡理想食品。


公司簡介
蘫海生技成立於2009年11月,精心專注於生物科技創新,嚴選6-9年的甲鱼受精卵,並且只使用交配后72小時内立即啟動所有生命活動,促進细胞分裂、分化及生長的受精卵進行“幹细胞”的萃取,致力於研發『甲灆寶』,萃取甲魚胚胎幹細胞豐富的活性因子及完整營養素,並通過千餘項國際第三方杜夫莱茵食品實驗室TÜV-德國腾德姆斯集團Tentamus Group動物食品安全檢測認證。『甲灆寶』因其完全不含中、西藥、抗生素、類固醇等成分,安全性高的優點,為一種低热量、高優質蛋白,堪稱距離健康最近的均衡理想食品。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25067983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灆海生技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Bluesea Biotech Co., Ltd.)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BLUESEA BIOTECH CO., LTD.
資本總額(元)12,150,000
代表人姓名蘇秋蓉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5號6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098年11月13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2年03月24日
所營事業資料A199990  其他農業
A301030  水產養殖業
A401040  畜牧服務業
E801010  室內裝潢業
F101040  家畜家禽批發業
F101050  水產品批發業
F101990  其他農、畜、水產品批發業
F102170  食品什貨批發業
F105050  家具、寢具、廚房器具、裝設品批發業
F106020  日常用品批發業
F107030  清潔用品批發業
F108040  化粧品批發業
F109070  文教、樂器、育樂用品批發業
F113020  電器批發業
F201010  農產品零售業
F201020  畜產品零售業
F201030  水產品零售業
F201990  其他農畜水產品零售業
F203010  食品什貨、飲料零售業
F208040  化粧品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 -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Q4興櫃 強攻碳化矽

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Q4興櫃 強攻碳化矽
看好碳化矽(SiC)發展潛力,格棋化合物半導體積極擴產,將於第四季登錄興櫃。格棋將透過技術創新、產能韌性與去中化策略,深化與北美及日本廠商的合作,提升國際市場能見度。

Yole Group最新《Power SiC 2025》報告,全球碳化矽功率元件市場將於2030年突破103億美元,2024~2030年均複合成長率20.3%。其中,6吋碳化矽晶圓仍是現階段主要產線平台,8吋則為中長期擴產與降本方向,兩者將依應用需求長期共存。

格棋已具備6吋穩定量產能力,並完成8吋平台前期驗證,年底可望放量。同時,格棋也已投入大尺寸晶圓(含12吋)研發,並規劃未來合適時機導入量產。

格棋為台灣少數具備長晶、晶棒加工到晶圓出貨垂直整合的業者,核心技術涵蓋材料物性控管、籽晶精度、熱場設計與模組穩定性。透過自主開發與測試調整,成功降低結晶缺陷密度,晶圓導電穩定性已達國際水準。

產能部署方面,格棋長晶爐規模已突破百台,並持續擴充。同時,亦於台灣購地並興建萬坪新廠,規劃成為總部與研發中心,全面提升產能彈性與營運韌性。

格棋產品線涵蓋導電型與半絕緣型晶圓,應用於電動車主驅模組、光儲逆變器與AI高功率伺服器,並已通過多家國際大廠驗證。

面對「去中化」趨勢,格棋展現自製與客戶認證能力,可確保供應安全。該公司同時導入「虛擬IDM」模式,整合原料來源、長晶、設計驗證到終端模組應用,打造一站式服務,針對不同區域客戶提供在地化支援。

格棋也啟動北美、日本與歐洲合作計畫,並規劃設立技術據點,為國際Tier 1車廠與通訊大廠提供即時服務,加速碳化矽在全球的落地進程。

董事長張忠傑指出,碳化矽並非快速爆發型市場,而是具備長期技術壁壘與應用黏著度的戰略材料。格棋預計四季登錄興櫃,透過資本市場推動產能規模與研發投入,奠定台灣在全球碳化矽材料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格棋卓越技術力 金峰獎摘雙殊榮

台灣專業碳化矽(SiC)長晶技術領導廠商-格棋化合物半導體(簡稱格棋)宣布,榮獲第23屆「金峰獎—大型企業組」十大傑出企業肯定,創辦人暨董事長張忠傑同時榮膺「十大傑出創業楷模」,展現企業與領導人兼具卓越技術實力與創業精神的高度肯定。此次雙料獲獎,彰顯格棋在SiC長晶技術領域的創新突破與卓越營運成果,亦凸顯其致力推動綠色科技與永續發展的企業承諾。

董事長張忠傑表示:「格棋專注SiC長晶技術研發近十年,這項榮譽是團隊長期投入的共同成果,未來我們將持續強化技術實力,結合綠色永續理念,拓展國際市場,朝全球頂尖企業目標穩步邁進。」

格棋持續深耕晶體生長與晶圓製造領域,憑藉卓越的研發實力與技術創新,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動車、AI伺服器、儲能系統等,成為推動次世代能源轉型的重要推手。因應全球對先進功率元件日益攀升的需求,格棋積極部署8吋SiC晶圓產能,預計2025年底,8吋SiC長晶爐將擴增至百台規模,將進軍日本、歐洲與北美市場,強化全球戰略布局。

格棋開發的四大技術優勢涵蓋:原材料物性控管、穩定的籽晶沾黏技術、先進熱場參數控制,及高穩定性的模組設計與組裝。完整技術鏈可有效降低晶體缺陷率,提升晶圓效率、穩定性與使用壽命,奠定格棋於高效能SiC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此外,格棋亦導入「虛擬IDM」營運模式,串聯從原料、加工、磊晶、設計到元件製造的上下游資源,提供一站式整合解決方案,為客戶打造更具效率與彈性的服務體驗。

格棋亦積極投入社會責任實踐,透過推動技術交流、培育專業人才,促進台灣在高效能源應用與綠色科技領域的整體發展。未來,將持續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拓展國際市場版圖,以成為全球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的指標性企業。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中壢新廠落成
台灣專業碳化矽(SiC)長晶技術領導廠商-格棋化合物半導體公司(以下簡稱格棋),10月23日舉行中壢新廠落成典禮,發展目標是要達成半導體材料供應鏈在地化生產,不僅能以優異的品質與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供應國內市場,也透過與中山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合作,強化在高頻通訊技術領域的應用,也與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株式會社(Mitsubishi Materials Trading Corporation)簽署合作協議,擴大布局日本民生用品和車用市場。

格棋董事長張忠傑表示:「格棋在8年前即有一群專家投入碳化矽(SiC)的研發,到2022年才成立,由於瞄準未來能源轉型與電動車、電動樁、綠能市場帶來的龐大商機,格棋專注於第三類化合物半導體長晶技術的開發。2023年完成新台幣15億元的A輪募資,中壢新廠落成是格棋發展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將持續投資先進的設備與技術,以滿足日益成長的市場需求,目前已有小批量的產品銷往法國,未來藉助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株式會社之力將可以積極拓展全球市場,鞏固格棋碳化矽在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因應全球ESG趨勢,格棋中壢新廠規畫導入能源管理系統及儲能系統,並整合再生能源系統,透過削峰填谷方式平衡能源需求,減少高峰時段的能源負荷,進一步降低能源成本及碳排放。

格棋宣布與中科院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開發高頻通訊用碳化矽元件,透過合作來加速進軍高頻通訊碳化矽市場的腳步,為5G/B5G通訊基礎建設提供關鍵元件。中科院副院長簡定華指出:「有鑑於全球能源不足,為降低能源耗損,第三類化合物半導體比起第二類具有尺寸更小、更節能的效果,將成為未來發展主力,應用範圍也更廣泛。隨著通訊頻段不斷提高,具有高電子遷移率的化合物半導體元件逐漸取代傳統矽基高頻元件。我們期待與格棋的合作能為台灣在高頻通訊領域帶來突破性進展,在軍事用途如5G、雷達的應用上也非常具有發展潛力,更能強化我國在全球通訊產業的戰略地位。」

另一方面,格棋也宣布與三菱綜合材料商貿簽署合作協議,將由三菱綜合材料商貿提供6吋和8吋磊晶片(EPI Wafer)材料,格棋負責整合台灣的合作夥伴資源,未來將向日本客戶提供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三菱綜合材料商貿社長橋本良作表示:「台灣和日本在半導體產業皆具有關鍵影響力。我們看好碳化矽元件在日本市場的發展前景,與格棋合作將為雙方創造互利雙贏的機會。」


公司簡介
格棋化合物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棋」)成立於2022年。

格棋為專業碳化矽(SiC)技術供應商,對晶體生長與熱場設計具備相當之專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格棋以既有專業知識深入了解掌握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並致力於長晶、晶圓之技術開發及加工製造,團隊不斷追求更細緻的製程工藝和質量優化,以滿足客戶及市場對產品的需求,另著重上下游廠商之垂直整合,以貫通上中下游產業鏈,帶動擴大產業發展。

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為寬能隙 (Wide Band Gap)元件,在物理性能方面具備優異條件,可預期日後將被廣泛用於製作半導體晶片,成為半導體材料的新寵,同時也預示碳化矽元件未來在高頻、高功率的電子市場,如5G通訊、電動車、能源等產業之科技應用占有一席之地,市場對該材料之需求也呼之欲出。

在日益競爭的產業環境中,格棋將秉持格物致知的精神,就當今市場發展及未來市場趨勢進行密切關注,不斷創新、開發新技術、提升產品品質,以專業技術及優異的服務品質為客戶提供更佳的選擇與解決方案,於航向第三代半導體新藍海過程中,為客戶及合作夥伴創造更有價值的競爭優勢,進而實現嶄新共好的未來。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90282276   訂閱
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格棋化合物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GeChi Compound Semiconductor Co., Ltd.)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GeChi Compound Semiconductor Co., Ltd.
資本總額(元)1,5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700,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70,000,000
代表人姓名張忠傑
公司所在地桃園市中壢區西園路99之9號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發展署
核准設立日期111年06月15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4年04月11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801010  基本化學工業
C801030  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C801990  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
CE01030  光學儀器製造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三元能源科技- 台泥三元能源Molicel電芯 切入NASA供應鏈

股票撮合轉讓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台泥三元能源Molicel電芯 切入NASA供應鏈
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電芯品牌Molicel切入NASA(美國航太總署)供應鏈,再度受到國際市場關注。根據外媒Batteries News最新報導,美國航太與軍用電池解決方案的KULR Technology Group於美國時間19日正式宣布,其新款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將採用Molicel的高功率電芯。

KULR是航太與太空科技公司,如SpaceX、Blue Origin等的供應商。KULR在新聞稿中指出,與台灣電芯品牌Molicel合作的新款KULR ONE Air(K1A)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預計於今年第四季開始量產。

市場指出,這項合作訊息在Molicel高雄工廠火災後浮現,顯示其技術能力並未因短期火災事件而受影響。

此一合作訊息,也登上美國重要財經資訊平台Fly及國際電池產業權威媒體Batteries等,顯示這項合作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進展,更被視為具有商業與市場意義的重大事件。

KULR在新聞稿中提到,K1A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將結合兩款電芯:其一是美國品牌Amprius,以高能量密度見長,能提供較長的續航時間;另一款則是台灣的Molicel,因為Molicel電芯具備「高功率輸出與安全性能」,能滿足無人機對高機動性的需求。

根據知名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等報告預估,全球無人機電池市場至2030年將達到新台幣765億至1,424億元,其中軍用與高階商用領域為主要的成長動能,這也正是KULR的強項。

針對三元廠火災,台泥已在8月14日記者會上說明後續營運應對措施,除調配南科廠的產線接手生產高雄三元廠部分產品,也將加速與東南亞地區合作夥伴的OEM代工生產計畫。

Molicel總經理薛人禎當時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東南亞的合作夥伴預計今年10月初即可生產第一批Molicel的第一代產品。他強調,核心研發技術仍將會由台灣掌握,未來南科廠將專注於第二、三、四代產品的開發與生產。


鋰電廠 下月可望轉盈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昨(21)日說明集團展望,他指出, 能源事業加上三元鋰電池廠自今年5月起已經損益兩平,6月可望開始賺錢,這個速度領先特斯拉等國際大廠;此外,台泥的綠電業務也已開始賺錢,儲能和綠能今年首季都有獲利。

至於過去相當倚重的中國大陸水泥市場,他坦言,今年大陸市場景氣仍不樂觀,基本上大陸水泥事業今年不會賺錢,雖然公司仍會繼續經營大陸市場,但未來12至18個月可能會裁撤掉一些水泥窯。

台泥昨天召開股東會,股東關切高雄的三元鋰電廠進度,張安平表示,全球許多電池公司的規模都比台泥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大10倍、20倍甚至百倍,但是Molicel的電池價格是大陸電池品牌的2.5倍,仍然獲得飛行器、超跑等品牌埋單。

張安平指出,Molicel品牌電池5月營運已開始打平,6月可望開始小賺,獲利速度領先特斯拉等國際大廠。

張安平說明,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空中垂直起降機eVTOL,逾半採用台泥Molicel電池,許多超跑及下一代產品也都使用Molicel電池,全世界目前能生產電池的大陸、日本、南韓及台灣等地,日韓一半以上電池在大陸製造,只有Molicel電池100%非大陸生產。

此外,台泥綠電業務目前穩定獲利,2022年在台供電1億多度、2023年成長20%,達1.2億多度。儲能事業第1季有賺錢,水泥儲能櫃EnergyArk已開發歐洲市場和大陸市場。


台泥 電池事業蓄勢飛
台泥(1101)集團電池事業明年將開展高成長趨勢,台泥指出,高 雄三元電池廠明年第一季投產,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 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 將提升到2.16億顆。

  位於高雄的三元電池廠明年第一季啟用,年產能1.8GWh(百萬度) ,至2024年,加上能元科技,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

  台泥集團電池發展主要是鎖定高端市場的高鎳三元電池,位於南科 的能元科技持續產品研發,在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則專注製程研發。

  台泥表示,以高能量、快充、快放的三元電池瞄準國際頂級客戶, 可以應用於電動工具、手機,也可以運用於頂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 ,更可用來儲能,也因為商業價值高、應用範圍廣,電池產業的精密 製程、嚴謹的回收處理與對環保的標準,和半導體業一致,是名副其 實的高科技產業。

  據了解,台泥集團所開發的高階高鎳三元電池已獲得國際企業合作 採用,先前已宣布與英國Vertical Aerospace公司合作,VA旗下電動 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 VX4將使用能元科技的超高功率三元鋰電池, 使續航力和載重能力最大化。

  另外台泥表示,在英國年度重要國際賽車節Goodwood Festival o f Speed當中,能元科技電池的純電動賽車Speirling,以39.08秒刷 新古德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超越賽事中上百台F1賽車,拿 下冠軍,凸顯能元科技在國際三元鋰電池的技術領先地位。

  台泥統計,目前電池客戶組合包括國際知名無線吸塵器品牌、多個 單價超過100萬美元的電動超級跑車、超過五個新創建和革命性的重 型機械品牌、五家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或私有電動垂直起降機/電動 飛機公司。


砸120億 台泥高階電池工廠動土
台泥集團傾全力布局綠色能源,旗下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擬耗資120億元,在高雄小港打造台灣第一座高階高容量電池工廠,昨(25)日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23年完工啟用。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這只是Pilot(前導計畫),台泥布局綠能是要打國際級的仗,未來不排除複製到其他世界各地。

三元電池工廠昨日舉行動土典禮,堪稱冠蓋雲集,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都親自出席見證。

張安平表示,高雄是台泥的發源地,此次落腳的小港廠舊址,40年前原本是個紙廠,專門生產包裝水泥用的紙袋,如今台泥要在這個地方打造國際尖端的高階電池工廠,象徵台泥伴隨港都,邁向高科技重鎮。三元小港廠將比照半導體業的高度自動化,走向精密製造,對製程、製造及環境將採高標準要求,公司預計會延攬上百位高素質、高學歷的工程及研發人員,帶來工作機會。

台泥一出手,就大手筆斥資120億元,引發矚目。但張安平說,這還只是個前導計畫,這座鋰電池新廠,規劃產能1.8GWh,換算一年約可生產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這個數字對照全球汽車市場規模只是小巫見大巫,更何況三元小港廠所生產的電池未來可以應用在儲能等各方面。如果成功,台泥會把三元小港廠複製到世界更多地方。

張安平強調,台泥集團布局綠能是要打國際級的仗,像台泥今年7月才剛投下1.32億歐元(約新台幣44.7億元),收購入主歐洲儲能公司NHOA,一躍成為全球儲能系統建置容量第四大的公司,與Fluence、NEC和Tesla(特斯拉)等頂尖企業並駕其驅。NHOA+台泥的儲能團隊,合計約300多人,成員國籍就將近30個國家,十足的國際化。

張安平昨天還透露,台泥NHOA最近才剛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200MWh的儲能案場,未來期盼與世界更多電力公司、電池廠共同合作,共同攜手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


公司簡介
公司成立於2021年,轄下高雄小港廠區為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預定2023年竣工投產,主要產品為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年產能可達1.8GW,主要應用在千萬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瞄準頂端客戶。三元高雄小港廠將延攬高素質、高學歷的工程及研發人員,採行高標準要求製程、製造及環境保護,走向精密製造,並專注製程研發。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90838471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三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Molie Quantum Energy Corporation
資本總額(元)20,001,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10,001,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1,000,100,000
代表人姓名張安平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113號11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110年03月24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0年09月24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C01090  電池製造業
E601010  電器承裝業
E601020  電器安裝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H201010  一般投資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沛星互動科技 - 沛星AI創意行銷 開花結果

股票轉讓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沛星AI創意行銷 開花結果
AI行銷科技大廠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游直翰表示,AI將驅動未來行銷技術革命,也是企業轉型和提升效率的關鍵因素。

沛星是台、日AI原生廣告與行銷科技廠商,在營收與國際客戶數量居台灣龍頭地位,正積極擴張歐美市場。

全球企業面對生成式AI帶來的營運策略與行銷技術轉變,游直翰從2016年開始在沛星研發方向導入生成式AI概念,現在正好迎來企業對生成式AI的需求。

提前布局AI趨勢帶來的優勢,讓沛星自2022年提前獲利,近年業績逐年成長。游直翰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暢談AI時代下,企業行銷模式轉變與如何讓AI加速拓展客戶群提升價值的訣竅。

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生成式AI發展迅速,對行銷科技(MarTech)產生的改變?如何確保AI解決方案持續為不同產業的客戶帶來價值並解決問題?

答:生成式AI快速發展將使行銷科技更高效,特別在創意生成、決策支援及行銷流程的高度自動化方面。

沛星從2012年起就以AI為核心,設計以行銷應用層對應基礎模型的架構,將來還會看到專業領域「AI Agent」的進化,AI會從行銷助理變成超級助理(Marketing Agents)。

換言之,行銷人員將從執行者變成監督者,減少被取代的焦慮,廣泛受益於AI技術的支持。

沛星將AI技術以「垂直整合」方式客製化到不同產業,包括電商、數位內容、品牌行銷等,核心競爭優勢在於技術自主開發和資料處理具備彈性與擴張能力。

我認為,AI應用市場爆發成長才要開始,實際上公司只做一個引擎,以統一化的平台達成客戶大部分的目標,客製化的需求可以讓AI學習,不需要調派更多人力去做客製化。

理解新工具

提升可信度

問:如何看現在工作者的AI適應能力?當前大家是否信任AI技術?

答:當前AI技術進步速度很快,導致人們需要不斷追趕技術,很多人還在適應如何使用AI工具。但透過設計便捷的工具,能幫助專業人士更快上手。

2017、2018年進行生成式AI初期,技術效果不穩定,市場接受度較低,但2023年生成式AI性能顯著提高,甚至做到超越人類,AI技術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使人們更容易接納,例如我們最近收購一家AI公司,透過AI工具,能讓毫無背景的實習生製作出全公司最好的設計,好的工具不僅能提升成效,還能讓使用者快速成長。

仍有很多人對AI使用數據抱持質疑態度,其實要增加信任,第一是使用者數據來源必須符合相關法律和規章,其次是提升AI的解釋性(explainability),讓使用者清楚瞭解AI的運作原理。

一旦AI功能和邏輯能被清楚的解釋,使用者的信任感就會增加,也能更高效使用AI。我們也在AI設計上加入特定功能,在AI不確定時會詢問使用者,以減少不準確的問題、提升AI的可靠性。

問:沛星導入新技術時遇到哪些障礙?會給未來想加入產業者什麼建議?

答:我們開始導入AI應用落地到企業與公司內部的過程中,當看到AI成效超越人類的時候,員工不但要面對這個現實,更要提高接受度。技術發展也代表軟體工程師可因應技術升級變成軟體架構師,將自己可做的範圍、視野擴大,從整個產品的角度來看設計。

菜鳥工程師反而擁有優勢,因為是AI原生世代,從一開始的教育便接觸AI工具,例如用ChatGPT完成作業,比一些職場中才接觸AI的資深人員適應力更強。這種熟悉AI合作方法已成為新的時代技能,公司內部如果常與最新技術接軌,世代差異也會縮小。

開拓新領域

勤奮是關鍵

在人才培育和整合上,現在的人才要學會和AI協同合作,使用AI能力很重要。

未來的AI產品設計會更專注於讓技術簡單易用,新一代的產品負責人須理解技術特性,設計出更直覺的交互界面,將AI工具包裝更好。

不過,隨著上述演變,設計上須投入更多資源,讓使用者能提供正確指令,保證代理人能完成正確行動,也就是說可能在介面上、產品包裝上讓大家很清楚理解產品的設計理念,讓軟體代理做對事情。

問:沛星近期收購新公司是否有加分效果?開拓新市場的訣竅?

答:要開拓新市場,「勤奮」是關鍵,現在花較多時間在歐洲市場深耕,了解當地市場。

沛星收購法國巴黎AdCreative.ai公司是擴張策略的一環,透過收購不僅取得在地的優秀人才、用新的創意行銷客戶,也深入了解歐洲市場的特性,快速建立當地據點與技術優勢,我們從原本的成效型廣告推進到創意生成、影音製作等全新領域。

近期沛星首次參加法國坎城舉辦的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這是全球最大型的創意品牌盛會,聚焦生成式AI在品牌與創意行銷領域的應用,這是我們首度由「成效型科技」邁向「創意生成」的轉型。


沛星併日本新創 攻猶豫商機

專精於人工智慧(AI)的台灣新創業者沛星互動科技(Appier)昨(15)日宣布收購日本AI新創Emotion Intelligence(Emin),將推出AiDeal電商促購解決方案,協助電商業者掌握用戶「行為軌跡」與真實消費意向,化為「商機」,推升成交率。

Emin的重要技術是透過AI與滑鼠追蹤技術,分析消費者在網頁上的即時行為動態、進行分群,判斷「即將購買」「猶豫不決」或「只逛不買」,money826852並且給予「猶豫不決」的買家限時優惠促銷訊息,創造購買動機來增加成交率。Emin推出這項技術以來,推升電商轉換率達40%。Appier執行長游直翰指出,「被遺棄的購物車」(將商品放入購物車後卻未結帳)是電商業者常遇到的挑戰,Emin 團隊的AiDeal可望積極解決這項問題。

Appier全額收購Emin,Emin團隊也將加入Appier。Appier執行長游直翰表示,Appier的產品將包括協助企業收集跨螢資訊及提供決策的AIXON商業決策平台,收購印度新創業者後成立的AIQUA幫助企業行銷自動化,以及促進電商消費者購買意願的AiDeal。


沛星鑽研AI 拚當第一隻
國內哪一家新創公司最有可能成為行政院培養出來的第一隻「台灣獨角獸」?業界普遍點名,專營人工智慧(AI)各項應用的沛星科技(Appier)呼聲最大。

Appier專營AI各項應用,藉由開發各種人工智慧應用平台,協助企業進行商業抉擇與挑戰,去年完成C輪融資,三輪融資後共獲得超過8,200萬美元資金挹注,資金來源遍及全球主要企業,包括聯發科旗下創投、淡馬錫控股旗下蘭亭投資國際、軟銀集團、LINE等,都曾參與Appier融資,成為主要股東。

Appier搭上產業潮流與趨勢,又有眾多國際「富爸爸」加持,聲名大噪,已是國內「準獨角獸」之一。最近兩年(2017、2018)更被國際知名市調機構CB Insights評選為「 全球100家最具影響力的AI企業(The AI 100) 」之一。

Appier現在風光成為新創焦點,但也曾有艱難的時候。Appier創辦人游直翰本來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可在舒適圈過一輩子,但他和室友都想創業,於是就以AI技術為基礎開始發想各種產品。游直翰說,剛開始研發的產品幾乎全軍覆沒,失敗到連父親都勸他考慮再回學校,但每次失敗都要學點東西。


沛星新一輪募資 10億元到手
台灣出身的人工智慧(AI)企業沛星互動(Appier)再度獲得國際創投資金青睞,取得3,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的C輪融資,看好Appier獨有的AI資料分析及決策解決方案,C輪獲包括日本軟銀、通訊軟體大廠LINE及母公司NAVER、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私人投資公司(EDBI)與香港尚乘集團等大咖投資。

Appier創業將近四年,從A、B、C輪募資以來,共獲得超過8,2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8億元)資金挹注,是近十年台灣獲得最多國際資金投注的AI服務企業。不久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甚至點名Appier可望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示範、未來十年的下一個台積電。

Appier成立之初,第一個產品是建立收集消費者跨螢幕使用行為資料進行AI分析、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行銷的CrossX程式化購買平台;第二個產品則是Aixon商業決策平台,協助企業分析數據、預測並決策。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游直翰表示,看好AI仍有很多企業方面的應用。他認為,這一波的AI將持續10年、20年,是長期的產業革命,台灣新創事業仍可在AI的產業垂直應用上有很多發展的方向。

游直翰說,Appier將以新資金持續針對企業需求,深入開發各種AI應用平台的相關產品。除了台灣的AI研發中心,將招募全球頂尖人才,在新加坡成立研發中心。他說,現有的數位行銷解決方案已幫助許多品牌達到行銷目標,未來將聚焦於開發企業AI平台並擴大應用領域,協助企業以AI布局商業策略。

Appier去年底完成B輪募資後,半年內營收較去年同期翻倍成長。日本軟體銀行集團事業發展部門負責人Ren Tanaka表示,AI正改變人類生活,未來更將扮演每個企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Appier成功將AI應用在商業領域,未來與軟銀相關事業也有合作可能。


公司簡介
成立於2012年,Appier是提供跨螢(cross-screen)數位行銷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期許讓數位廣告不再只是廣告,而是能夠連結消費者與廣告主的實用內容。團隊成員透過頂尖人工智慧進行大數據的研究與分析,致力在對的時間點,傳遞消費者真正想要看到的內容至對的螢幕上,讓廣告主及消費者都能體驗一個更輕鬆、更愉快的數位生活。

Appier由充滿熱情的電腦、資訊科學家及網路行銷專家所組成,成員從Google、Intel、Splunk、Yahoo等知名企業而來,技術團隊則來自於擁有豐富人工智慧研究成果的哈佛及史丹佛大學。總部設立於台北,在舊金山及新加坡設有據點,Appier將利用尖端科技協助客戶達成行銷目標,並在全球市場中獲得最佳投資報酬率。

※2014年6月,Appier正式宣布獲得矽谷最頂尖投資公司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資金挹注,成為全台灣第一個被紅杉資本所肯定的新創科技公司。紅杉資本曾與眾多傳奇創始人合作,如蘋果的Steve Jobs、Google的Sergey Brin、YouTube的Steve Chen和Chad Hurley,持續與新一代創業者,共同打造更具前瞻性、更能永續經營明日之星企業。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53102168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沛星互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APPIER INC.)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Appier Inc.
資本總額(元)1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44,386,250
代表人姓名游直翰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123號8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099年10月20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08年09月04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F11305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批發業
F118010  資訊軟體批發業
F21303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零售業
F218010  資訊軟體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Z13010  網路認證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光程研創股- 光程研創攜手世芯 打造超低功耗光子互連平台

股票轉讓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光程研創攜手世芯 打造超低功耗光子互連平台
鍺矽光子技術廠光程研創今天宣布,與特殊應用晶片(ASIC)廠世芯-KY(3661)策略合作,開發超低功耗光子互連平台,主要應用於大規模人工智慧(AI)加速器垂直擴展與水平擴充。

光程研創發布新聞稿,執行長陳書履表示,要同時兼顧AI的垂直擴展與水平擴充,小晶片(Chiplet)、CoWoS先進封裝與光子輸入輸出I/O等異質整合已不可或缺。

陳書履指出,透過結合光程研創的鍺矽光子技術,與世芯的ASIC設計能量,為AI處理器打造的超低功耗光子互連平台,期能優化效能。

世芯-KY執行長沈翔霖說,傳統銅線已成為AI龐大資料吞吐量的瓶頸,頻寬、能耗與延遲是系統發揮效能的最大障礙。光子互連能夠突破這些限制,同時兼顧效率與可靠性,是推進AI運算發展的關鍵技術。

光程研創表示,這次與世芯-KY合作,將推出模組化超低功耗的光子互連解決方案,期望能加速光子互連技術在全球AI資料中心的落地與應用。


光程研創新晶片 創3世界標竿

投入矽鍺(GeSi)光子技術的光程研創(Artilux)30日宣布,全球首創基於12吋CMOS製程結合矽鍺短波紅外線(Shortwave Infrared,SWIR)雙模(2D/3D)感知技術單晶片,已驗證完成並於台積電導入量產。

光程研創表示,新晶片量產成功創下推出高解析GeSi像素技術、推出SWIR雙模成像技術、以及SWIR在12吋晶圓量產等三個世界第一標竿,並可望加速推動光達(LiDAR)應用全面普及化。。

紅外線感測已經被大量應用在行動裝置、智慧穿戴、智慧家電、環境偵測等領域,其中極具穿透掃描特性的SWIR短波紅外光影像感知技術需求大增。由於現階段市場上SWIR波段皆為2D成像應用,主要採用砷化鎵(GaAs)或磷化銦(InP)基板及其他三五族化合物半導體的單元感測器製程生產,少數高解析度成像陣列除價格昂貴之外,亦無法與CMOS製程進行單晶片整合,更遑論能在SWIR波段呈現高畫質3D影像。

光程研創與台積電合作,推出基於CMOS製程的GeSi技術,在逐一克服先進材料導入、革新光子及整合光學技術、晶片系統架構及演算法等挑戰後,已能在SWIR波段演繹更為精細的2D與3D成像及辨識效果,同時滿足業界對微小化、低功耗、安全性(無鉛)、高整合度、具成本競爭力進行大規模量產的期待。

光程研創執行長陳書履表示,光程研創將最先進的光子技術商業化,以期更緊密與人類生活應用連結,此次以全球首創CMOS製程的SWIR雙模感知技術,再度寫下光學成像嶄新的里程碑。

未來將持續以紮實的創新技術實力加速光學感測等多元應用,期望引領新一波SWIR產業生態圈的蓬勃發展。

隨著SWIR雙模感知單晶片在台積電量產,光程研創寫下三個世界第一標竿成果。

一是推出高解析GeSi像素技術,解決業界以矽(Si)為製程技術只能應用較窄波段及量子感光效率在不可見光波段低落的問題。二是SWIR雙模感知單晶片推出,解決業界無法以單晶片同時在SWIR波段呈現2D和3D成像的問題。三是在台積電12吋廠量產,解決業界SWIR成像像素只能在6吋以下晶圓產線製造、且無法和CMOS製程電子電路整合成單一晶片的問題。


光程研創 Artilux 獨家鍺矽技術 獲台杉物聯網基金投資
3D感測從手機、娛樂到車用 商機爆發
隨著行動裝置應用愈來愈廣,每一次手機大廠推出新技術或是新應用,都會帶動相關技術及產業的商機,手機圖像處理從2D走向3D就是其中一例。自從2017年9月iPhone X正式採用3D感測結構光技術應用於手機前置鏡頭做為臉部辨識,安卓系統手機則是在兩年後跟進採用手機後置3D ToF(Time of Flight飛時測距)技術,強化照相功能。今年10月,iPhone12新機中有兩款pro新機之後置鏡頭亦導入3D ToF技術,希望讓果粉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體驗擴增實境(AR)。兩大系統手機大廠選擇將3D ToF做為標準配備,不只代表3D感測技術應用已經走出傳統工業領域,未來衍生在AR及車用電子的應用商機及市場更是值得期待。

光程研創全球首創導入鍺矽作為3D感光材料

台杉投資物聯網基金近日新增、位於新竹竹北專注於感測技術及高速光通訊晶片的新創公司:光程研創Artilux https://www.artiluxtech.com/ ,就是鎖定3D ToF技術開發。ToF是以通過發射紅外光照射到物體表面反射後,根據折返的時間計算與物體間不同位置的距離及辨識物體影像。3D ToF採用的不同技術會突顯在速度、功耗及性能上;紅外光波長愈長,不但可保護人眼,室外時更可抗陽光及其它光線干擾,達到室內、外一致的感測結果,使得辨識更為精確。然而可吸收超過1000nm波長以上之既有三五族感光材料價格相對昂貴,因此目前主流市場仍採用以矽為基礎的3D ToF技術,其操作波長受限在 850nm~940nm。

光程研創為全球首創導入先進材料:鍺矽GeSi作為感光材料,搭配自主研發3D算法、專利的感光元件及晶片設計並由台積電協助生產,成功在12吋矽晶圓上開發出可同時操作在850nm~1550nm波長 (NIR & SWIR)的3D ToF技術,可增加10倍以上人眼安全性、提升戶外效能並大幅降低材料成本。

光程研創成立於2014年。部分創始人於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所畢業後,曾參與Intel「矽光計畫」(矽光束取代傳統銅纜線傳遞電腦資料)。有感於隨著行動通訊網路技術提升帶動雲端應用的蓬勃發展,資料中心及各項終端設備,包括智慧手機、車用電子、工業4.0等都需要更快、更穩定及精確的傳輸及感測工具,他們認為鍺矽GeSi材料的特性不僅能應用於光傳輸更有潛力推動3D ToF技術的進化。為確保製程技術及產品穩定,光程研創在創業後隔年,就向台積電提出合作,在台積電一年評估後正式展開。奠基於雙方合作成果的Artilux Explore 3D ToF技術已達量產,獲數家大廠認證並採用,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年導入手機並同時布局 車用光達市場。

學術界同步認可之先進技術

光程研創除了在產品研發及推廣闖出佳績,其鍺矽GeSi 3D TOF技術同時也獲得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及影像感測器業界認可,相關論文入選ISSCC 2020,同時亦獲得每年於歐洲舉辦的Image Sensor Europe所頒發之「2020 Biggest Breakthrough Technology」年度獎項。產學界同時認可,不但證明該公司研發能力,更重要的是將帶動未來在3D ToF技術的創新。

根據Yole Developement國際調研機構預估,全球3D感測的市場規模到2023年將達到184億美元,最大的成長動力來自消費與汽車產業。台杉投資表示消費市場中的智慧型手機,在蘋果及安卓系統陸續導入3D ToF技術後,3D立體圖像可以透過手機真實呈現,配合5G低延遲、高傳輸特性,未來手機搭配AR應用也逐步到位。台杉投資指出,台杉物聯網基金自2017年12月成立至今,已完成13家台、美公司的投資(含光程研創),佈局涵蓋5G通訊、先進製造、企業軟體、自動化、智慧醫療等五大應用領域,技術核心集中在軟體開發、系統整合、解決方案。

目前台杉物聯網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從3D全像投影開發、高階音頻信號軟體開發、4D雷達技術、節能省電儲存裝置、光達技術、5G基地設備,皆是佈局下世代產業的需求。光程研創成員學經歷完整,技術能力具有國際水準,台杉投資將協助該公司擴大產品在不同領域產業的應用,並串接國際技術及市場。


公司簡介
光程研創成立於2014年,位於台灣新竹、美國門洛帕克及中國深圳。光程擁有深厚的技術能量,致力於實現感測技術及高速光通訊元件的劃世代革命。憑藉著在基礎物理學的技術突破及與台積電的密切合作,光程不僅開發出獨一無二的3D影像感測器,以開啟各項AI感知應用的可能性,同時也為高速光通訊領域提供了全方位且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光程期能成為光通訊及3D影像感測的領航者,透過產品的優異性能,進一步實現行動通訊、自動駕駛、工業4.0等前瞻性科技。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24624152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光程研創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ARTILUX INC.)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107年07月03日 發文號1073337996變更名稱 (前名稱:光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3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204,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20,400,000
代表人姓名陳書履
公司所在地新竹縣竹北市竹北里12鄰台元一街6號8樓之1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經濟部中部辦公室
核准設立日期103年07月30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0年04月13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碩通散熱- 華旭先進小金雞碩通攻散熱 上半年獲利近1個股本

股票轉讓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華旭先進小金雞碩通攻散熱 上半年獲利近1個股本
碩通散熱受惠客戶需求增加,今年上半年獲利逼近1個股本,並推升華旭先進(6682)合併營收高度成長,是華旭先進小金雞。

碩通散熱致力於供應人工智慧(AI)伺服器散熱元件與材料,包括客製化閥門、過濾器、漏液檢測器,以及切割、清潔、安裝、夾緊、壓接與洩漏測試等液冷散熱元件,為廣達(2382)、台達電(2308)、奇鋐(3017)及雙鴻(3324)等廠商的合作夥伴。

華旭先進於2024年7月投資入股碩通散熱,今年2月及5月再加碼碩通散熱,持股增至17.64%,華旭先進董事長黃文瑞並擔任碩通散熱董事長,華旭先進今年5月起合併營收開始納入碩通散熱營收。

在散熱客戶需求增長,碩通散熱營收挹注下,華旭先進5月起營收逐月躍升,7月營收達新台幣1.42億元,年增達1540.65%。

據華旭先進財報指出,碩通散熱上半年稅後淨利達7063萬元,以碩通散熱目前實收資本額7450萬元計,每股純益達9.48元,是華旭先進的小金雞。


公司簡介
在全球數位轉型和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下,伺服器的處理速度和運行效率成為企業的核心需求。 然而,隨著運算需求的增加,伺服器的散熱問題愈發重要,尤其是AI伺服器更需具備高效能的散熱系統。

碩通散熱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為了專注於開發高效能的散熱解決方案,以滿足新一代AI伺服器的需求,協助客戶提升伺服器的性能穩定性與壽命。

碩通散熱是專注於AI伺服器散熱元件與材料供應的領導企業, 憑藉卓越的技術與專業,成為眾多國際級大廠的合作夥伴,包括 Supermicro、廣達電腦、台達電子、奇鋐科技及雙鴻科技等。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96002575   
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碩通散熱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CerTone Heat Solution CO., LTD.)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CerTone Heat Solution Co. Ltd
資本總額(元)3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74,5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7,450,000
代表人姓名黃文瑞
公司所在地新竹縣湖口鄉鳳山村自強路18號  電子地圖 
同地址公司家數: 1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發展署
核准設立日期113年07月31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4年08月20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
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所營事業資料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C805050  工業用塑膠製品製造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C805990  其他塑膠製品製造業
C801990  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
F207990  其他化學製品零售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漢民測試系統- 漢測9/17每股100元登興櫃 攻AI先進晶圓測試

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漢測9/17每股100元登興櫃 攻AI先進晶圓測試 晶圓測試供應商漢民測試系統(7856)總經理王子建今天表示,布局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先進測試商機,攻薄膜探針卡、CoWoS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