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綠能環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綠能環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氫豐綠能科技- 氫豐綠能取得獨家專利技轉 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氫豐綠能取得獨家專利技轉 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在廠房面積動輒上千坪的台南產業園區,氫豐綠能的存在顯得相對低調,但在國內唯一移轉「金屬板電堆」與「混氫燃料電池」兩大專利技術加持下,讓這家僅有20多人的新創公司,正逐步攻占氫能市場。

從台南市區駕車越過安南區觀海橋,西濱快速道路劃開兩旁魚塭,筆直地向遠方奔馳而去,車行約15分鐘向左望去,就可看到廠房林立、原名台南科技工業區的台南產業園區。

如同其他科學園區及大型工業區,台南產業園區道路就像棋盤,兩側盡是占地上千坪、甚至2000坪的大型廠房,這座園區已開發面積近500公頃,主力是製造業,開發時程比全國聞名的南部科學園區台南園區還要早,氫豐綠能科技公司就在其中。

逐步擴大廠區 氫豐綠能啟動南科建廠工程

相較於台南產業園區眾多產業,氫豐綠能是個「新人」,這家新創公司2022年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支持及技轉下成立,資本額新台幣1億元,辦公室先設於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接著在台南產業園區的南台灣創新園區開設實驗室,之後在和順工業區設立生產基地進入量產階段。

不過,和順工業區廠房僅100坪,氫豐綠能今年5月再轉進占地600坪的台南產業園區內廠區,也為未來前進南科台南園區作準備,期待今年9月啟動南科建廠2800坪工程,且在2027年至2028年間推動上市計畫,2028年一舉擴大產能。

以現況觀察,氫豐綠能規模不如台南產業園區多數製造產業,員工也只有20多人,但走進大門後,卻可看到氫能設備周遭人員不得閒,豔陽下,一身工研院西裝標配的董事長李鈞函正忙著指揮廠內運作,對氫豐綠能而言,目前正是成功起步的重要階段。

利用餘氫 化解能源浪費和碳排問題

提起氫豐綠能創立動機,自然和台灣最夯的半導體等產業脫不了關係,這些產業在製程中產生大量副產氫氣,餘氫若能有效利用,就可化解能源浪費和碳排問題,何況傳統燃料電池受制於高成本及氫氣純度要求,難以商業化。

因此,氫豐綠能從工研院spin-off(分拆),連同李鈞函等多名工研院深耕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人才加入氫豐綠能;除經營團隊,氫豐綠能股權則分散在車王集團、佳世達集團、工研院、國內半導體材料及設備廠商等。

氫豐綠能在工研院「金屬板電堆」與「混氫燃料電池」兩大專利技術技轉下,投入氫能電池研發,透過國產化金屬板電堆降低成本,提升耐用性,並發展直接使用工業混氫的燃料電池系統,目的是建立本土氫能自主研發和製造能力,回應企業「淨零轉型」迫切需求,也讓氫能從理想走向實際落地。

氫豐綠能以國內市場為主,服務對象涵蓋半導體大廠、石化產業及能源相關企業,產品已在半導體產業大型活動實際供電,並協助合作夥伴取得氫能發電綠電憑證,目前每年產能10台150kW發電機,南科新廠完工後,年產能可望提升10倍以上,大幅滿足用電大戶需求。

成立2年半就達損益平衡 對前景深具信心

在產品技術差異化、半導體與石化產業需求帶動、綠電與碳權市場加值等環境下,氫豐綠能僅成立2年半就達到損益平衡,也讓經營團隊對前景深具信心,擬定中長期發展計畫,中期是載具(金屬板電堆,適合長途、高運量的交通載具電力需求),長期則是儲能(電解產氫模組,具備氫氣儲能與產氫設備)。

李鈞函說,氫豐綠能主要業務是「燃料電池金屬板電池組本土化生產」及「開發混氫發電系統技術」,短期以國內定置型燃料電池發電應用為目標市場,中長期以氫能載具市場及產品出口海外為目標。

當然,產業研發經營不可能一帆風順,氫豐綠能不可避免會遇上阻力和瓶頸,李鈞函指出,台灣氫能基礎設施仍在起步階段,氫氣來源和供應鏈不足,讓氫能應用推廣速度受限。氫豐綠能認為解決之道,應先從工業副產混氫切入,再逐步過渡到進口氨裂解製氫與綠氫。

李鈞函表示,氫能基礎設施建置成本高,建置固定式加氫站投資龐大,普及不易,他主張以移動式加氫站作為過渡方案,降低前期投入成本,先行推動市場應用,且在產能和交付壓力下,必須精準控管產能與交付時程。

此外,半導體和石化產業需求雖強勁,但氫能產品仍屬新興技術,推廣過程需要更多示範案場與驗證數據,才能建立客戶信心,且在高科技產業嚴格要求下,必須通過SEMI S2、TÜV等多項認證,李鈞函說:「走上氫能這條路,挑戰只會愈來愈多,現在只是開始」。


佳世達旗下羅昇宣布投資氫豐綠能 助力綠色轉型
佳世達科技(2352)旗下智動化技術服務商羅昇企業(8374)看好全球對氫能需求的快速增長,今天宣布投資氫豐綠能,藉此擴大其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

羅昇表示,與氫豐綠能合作,結合羅昇在工業自動化跟能源領域上的經驗,及氫豐綠能的氫能創新技術,形成互補優勢,可降低企業能源轉型的成本和風險。此合作還可加速氫能技術在台灣市場的商業化應用,進一步助力企業穩定取得綠電來源,支持各行業的綠色轉型目標。

羅昇指出,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具有多種重要應用,包括工業製程、交通運輸和儲能系統等。羅昇將引入氫豐綠能「混氫燃料電池」技術,能利用50%至100%濃度的氫氣,直接將工業餘氫與製程尾氣轉化為清潔電力,並降低燃料成本,使氫能應用更具經濟效益。與傳統純氫系統相比,混氫成本僅為純氫的1%,展現出核心成本優勢。

羅昇表示,氫能可在工業中替代化石燃料,實現減碳綠色生產。在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車輛有助減少污染並提升能源效率,在儲能中平衡再生能源波動,確保供應穩定。

羅昇說,隨著各國相繼推出氫能發展政策,台灣政府也將氫能納入2050能源轉型計畫中,並設立相應補助及激勵措施,以促進氫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與商業環境;本次投資正是響應此趨勢,未來將攜手氫豐綠能,投入氫能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推動氫能的商業化進程。


餘氫也能發電 躍氫豐致勝關鍵

氫豐綠能在國內氫能發電市場一砲而紅,由工研院技轉的金屬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擁有效率好、重量輕和成本低的三項優勢,加上領先全球研發成功的混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成為致勝關鍵。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表示,氫豐綠能是該院新創的公司,由投入氫能領域已一、二十年的兩位同事李鈞函和林明憲所帶領的團隊負責,而主要關鍵技術有兩大項目,首先是金屬雙極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他解釋,氫能的其中一個應用是燃料電池發電機,類似柴油發電機是灌進柴油來發電,而氫能燃料電池是用氫氣發電,最大的特色是吃氫氣,與氧氣進行反應後發出電力,最後產物是水,沒有二氧化碳等汙染物。

基本上,燃料電池有很多種,例如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鹼性燃料電池、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等等,原理均是電化學反應,而工研院發展的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簡稱為PEM。

工研院授權給氫豐的,為金屬雙極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它像一片一片吐司排列,透過觸媒進行電化學反應。一般是以石墨碳板組合而成,工研院發展出使用金屬板,更為堅固、耐用,而且比碳板輕,擁有效率好、重量輕和成本低的三大優勢。

舉例運用在車輛上,碳板會因震動而發生脆裂等情況,耐久性差,金屬板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加上所研發的流道設計等專利技術,能明顯勝出。

他進一步表示,第二個技術是領先全球研發出的混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過去,大家對燃料電池的認知是氫氣純度一定要99%以上,同時不能有一氧化碳、硫等汙染物摻雜,而工研院此套系統配置前端特殊處理設備,可以不用到99%的純氫,即能穩定發電。

這對半導體而言,甚具經濟效益;業界一向把氫氣做為還原劑,製程最後經由燃燒排出,而工研院移轉給氫豐的技術,可以把半導體原本排出的餘氫氣體經由化學物理機制穩定在一定濃度,注入燃料電池發電。


氫豐綠能結合台灣燈會 氫能發電環保又安全
2024台灣燈會高鐵燈區已於2月24日正式點燈,本屆最大亮點莫過於「綠能展區」的規劃,氫豐綠能為國內氫能發電翹楚,致力於研發生產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及水電解產氫系統,透過燈具光源由氫能結合生動活潑的表情符號燈,於本屆台灣燈會中,向眾人展現最新的淨零科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氫豐綠能總經理李鈞函表示,國內目前對於氫能源的認識相對其他綠色能源來的較為陌生,氫具備資源豐富、能量密度高、用途廣泛等優點,國際能源總署(IEA)更將其列為2050年淨零碳排的一環,而氫燃料電池是一種能夠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的裝置,利用化學反應直接將外部供應的氫燃料和空氣中的氧氣結合產生電力,並以水等無害的副產物來作排放,具高效能、零排放和靜音運行等特點,因此只要持續把氫補充至燃料電池內,即可完成發電的原理,而氫能採用水冷式散熱,可承受惡劣的工作條件之外,壽命更可超過25,000小時。而此次台灣燈會正是讓大眾對於氫能發電有更多認識的好機會。

位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綠能展區」,是將最新淨零科技結合藝術燈景,分為氫能發電及太陽能發電,李鈞函進一步透漏太陽能發電是利用太陽板吸收太陽光,將光能直接轉換為電能輸出的一種發電方式,而該種發電原理經常容易受到天氣條件和地理位置的影響,相對氫能發電的則較不受地域及環境所限制。

談到氫豐綠能未來發展,李鈞函表示初期目標鎖定於臺灣半導體及石化業之工業副產品氫為燃料來開發氫能發電設備,透過製程廢氫轉換為電力,解決工業污染等問題,實現永續經營的精神。在未來除發電機、引擎、儲能等三種型態的運用,家庭、學校、交通、工業和商業等領域也將是該公司欲開發的領域範疇。


氫能起跑/半導體不要的廢料,竟能拿來發電,這兩位「氫瘋雙俠」怎麼辦到的?
「氫能是國家能源轉型重要戰略性項目之一,也是台灣邁向淨零排放的重要能源...。」上月中,由經濟部能源局、工研院支持成立的氫豐綠能新創公司成立記者會上,能源局局長游振偉強調氫能發電的價值;同場加映的,還有甫從日本考察氫能回來的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也現身加油打氣。

看似來頭不小的氫豐綠能到底有什麼能耐,能讓政府要員一字排開為他「加持」?其實,早在2021年,經濟部技術處為了展現台灣前瞻科技,培植下一個可能的「護國神山」,便啟動了「科專事業化生態系建置計畫」(簡稱TREE計畫)創業競賽,氫豐綠能總經理李鈞函、副總經理林明憲當時就以「氫瘋雙俠」團隊拿下第一名。

「我們就是為了氫氣『瘋狂』!」曾任工研院綠能所氫能與燃料電池計畫經理的李鈞函解釋,水的化學式是H2O,我們把海水電解之後就會產生氫氣和氧氣,只要把氫、氧再結合,它就會再回到電與水,「面對缺電的時代,只要有氫氣就可以發電,而且過程中不會排放二氧化碳,這就是淨零排碳。」

李鈞函繼續細數為氫瘋狂的原因,「透過電力把水電解成氫氣,把氫氣儲存起來,只要變成氣體之後,它完全不會跑掉、流失,就可以把氫儲存起來半年,甚至一年、十年,到了要用電時再用燃料電池把發電出來。所以我們會為此而瘋狂,因為這是完全潔淨的能源。」

氫瘋雙俠 把半導體廢料變綠金

就憑著滿腔對氫能發電的熱情,「氫瘋雙俠」在工研院的氫能團隊埋頭研究十幾年,最後成功研發出混氫發電、氫燃料電池金屬板電堆兩項核心技術,原本只會技術的「氫瘋雙俠」,搖身一變,成了由能源局補助、工研院技轉的「氫豐」新創公司,還要學會財務、管理,以及和投資人溝通等經營心法,承擔起把這些技術商轉,落實到產業界的任務。

到底什麼是混氫發電?李鈞函說,過去大家對燃料電池的認知是氫氣的純度一定是要99.99%純氫發電,但台灣有很多半導體、石化業在製程中產生工業副產氫,雖然氫氣純度只有50%左右,但回收氫氣再透過氫燃料電池的混氫發電系統,也可以發電。

「這是我們的關鍵技術」,李鈞函強調,這樣就可讓石化業或半導體業更放心的把工業副產氫拿來發電,而不是像過去加入天然氣燒掉或排掉,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我們鼓勵業者,與其把副產氫燒掉,不如拿來發電,不但可以降低碳排,還可增加電費的收入,把副產氫的痛點,變成更有價值的事情。」

儘管每家業者在製程中產生及回收的工業副產氫量能不一,很難明確統計運用混氫發電省下的用電,但據粗估,平均可減少十分之一的用電;甚至有些廠商產氫量大、發電量也多,可能減少二分之一用電。

氫豐的另一個核心技術是氫燃料電池金屬板電堆組裝,他說,過去氫燃料電池都是用石墨板,加工的成本很高,然而,台灣本來就以金屬加工業發展為主,這是台灣的強項,「所以我們研發出金屬雙極板取代石磨板,可以大幅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

業內人士觀察,氫能是未來綠色能源的發展指標,氫豐現在研發的氫燃料電池,目前算是市場上的主流,包括日本豐田TOYOTA、韓國現代(Hyuadai)的氫能車,以及德國的氫能火車,全部都是這類型燃料電池,若能加速產品商品化,爭取國內外創投與企業投資,將可打入國際市場。


公司簡介
「氫豐綠能」於 2022 年由工研院正式 Spin-Off,成員擁有超過 15 年以上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相關經驗,成立唯一移轉金屬板電堆與混氫發電技術的氫能領域新創公司,致力於開發綠色能源。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89176255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氫豐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Blade Hydrogen Green Technology Co., LTD.)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3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70,060,560
每股金額(元)1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70,060,560
代表人姓名李鈞函
公司所在地臺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三路1段6號6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11年06月16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2年12月22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801990  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
C802990  其他化學製品製造業
CA02990  其他金屬製品製造業
CA04010  表面處理業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C01090  電池製造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CD01010  船舶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30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40  機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60  航空器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990  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
CQ01010  模具製造業
CZ99990  未分類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D101060  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業
E502010  燃料導管安裝工程業
E599010  配管工程業
E603050  自動控制設備工程業
E606010  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
EZ99990  其他工程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4010  汽車批發業
F114020  機車批發業
F1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批發業
F114060  船舶及其零件批發業
F114070  航空器及其零件批發業
F1149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零件批發業
F213110  電池零售業
F214010  汽車零售業
F214020  機車零售業
F2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零售業
F214060  船舶及其零件零售業
F214070  航空器及其零件零售業
F2149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零件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299990  其他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IZ99990  其他工商服務業
JA01010  汽車修理業
JA01990  其他汽車服務業
JA02010  電器及電子產品修理業
JA02020  機車修理業
JA02990  其他修理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三元能源科技- 台泥三元能源Molicel電芯 切入NASA供應鏈

股票撮合轉讓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台泥三元能源Molicel電芯 切入NASA供應鏈
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電芯品牌Molicel切入NASA(美國航太總署)供應鏈,再度受到國際市場關注。根據外媒Batteries News最新報導,美國航太與軍用電池解決方案的KULR Technology Group於美國時間19日正式宣布,其新款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將採用Molicel的高功率電芯。

KULR是航太與太空科技公司,如SpaceX、Blue Origin等的供應商。KULR在新聞稿中指出,與台灣電芯品牌Molicel合作的新款KULR ONE Air(K1A)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預計於今年第四季開始量產。

市場指出,這項合作訊息在Molicel高雄工廠火災後浮現,顯示其技術能力並未因短期火災事件而受影響。

此一合作訊息,也登上美國重要財經資訊平台Fly及國際電池產業權威媒體Batteries等,顯示這項合作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進展,更被視為具有商業與市場意義的重大事件。

KULR在新聞稿中提到,K1A無人機專用電池系統將結合兩款電芯:其一是美國品牌Amprius,以高能量密度見長,能提供較長的續航時間;另一款則是台灣的Molicel,因為Molicel電芯具備「高功率輸出與安全性能」,能滿足無人機對高機動性的需求。

根據知名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等報告預估,全球無人機電池市場至2030年將達到新台幣765億至1,424億元,其中軍用與高階商用領域為主要的成長動能,這也正是KULR的強項。

針對三元廠火災,台泥已在8月14日記者會上說明後續營運應對措施,除調配南科廠的產線接手生產高雄三元廠部分產品,也將加速與東南亞地區合作夥伴的OEM代工生產計畫。

Molicel總經理薛人禎當時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東南亞的合作夥伴預計今年10月初即可生產第一批Molicel的第一代產品。他強調,核心研發技術仍將會由台灣掌握,未來南科廠將專注於第二、三、四代產品的開發與生產。


鋰電廠 下月可望轉盈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昨(21)日說明集團展望,他指出, 能源事業加上三元鋰電池廠自今年5月起已經損益兩平,6月可望開始賺錢,這個速度領先特斯拉等國際大廠;此外,台泥的綠電業務也已開始賺錢,儲能和綠能今年首季都有獲利。

至於過去相當倚重的中國大陸水泥市場,他坦言,今年大陸市場景氣仍不樂觀,基本上大陸水泥事業今年不會賺錢,雖然公司仍會繼續經營大陸市場,但未來12至18個月可能會裁撤掉一些水泥窯。

台泥昨天召開股東會,股東關切高雄的三元鋰電廠進度,張安平表示,全球許多電池公司的規模都比台泥旗下電池品牌Molicel大10倍、20倍甚至百倍,但是Molicel的電池價格是大陸電池品牌的2.5倍,仍然獲得飛行器、超跑等品牌埋單。

張安平指出,Molicel品牌電池5月營運已開始打平,6月可望開始小賺,獲利速度領先特斯拉等國際大廠。

張安平說明,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空中垂直起降機eVTOL,逾半採用台泥Molicel電池,許多超跑及下一代產品也都使用Molicel電池,全世界目前能生產電池的大陸、日本、南韓及台灣等地,日韓一半以上電池在大陸製造,只有Molicel電池100%非大陸生產。

此外,台泥綠電業務目前穩定獲利,2022年在台供電1億多度、2023年成長20%,達1.2億多度。儲能事業第1季有賺錢,水泥儲能櫃EnergyArk已開發歐洲市場和大陸市場。


台泥 電池事業蓄勢飛
台泥(1101)集團電池事業明年將開展高成長趨勢,台泥指出,高 雄三元電池廠明年第一季投產,一年可以生產約2.4萬台電動汽車所 需長程電池量,加上原本能元科技部分,至2024年,一年電池總產能 將提升到2.16億顆。

  位於高雄的三元電池廠明年第一季啟用,年產能1.8GWh(百萬度) ,至2024年,加上能元科技,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3GWh。

  台泥集團電池發展主要是鎖定高端市場的高鎳三元電池,位於南科 的能元科技持續產品研發,在高雄的三元能源科技則專注製程研發。

  台泥表示,以高能量、快充、快放的三元電池瞄準國際頂級客戶, 可以應用於電動工具、手機,也可以運用於頂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 ,更可用來儲能,也因為商業價值高、應用範圍廣,電池產業的精密 製程、嚴謹的回收處理與對環保的標準,和半導體業一致,是名副其 實的高科技產業。

  據了解,台泥集團所開發的高階高鎳三元電池已獲得國際企業合作 採用,先前已宣布與英國Vertical Aerospace公司合作,VA旗下電動 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 VX4將使用能元科技的超高功率三元鋰電池, 使續航力和載重能力最大化。

  另外台泥表示,在英國年度重要國際賽車節Goodwood Festival o f Speed當中,能元科技電池的純電動賽車Speirling,以39.08秒刷 新古德伍德1.6公里爬山賽歷史紀錄,超越賽事中上百台F1賽車,拿 下冠軍,凸顯能元科技在國際三元鋰電池的技術領先地位。

  台泥統計,目前電池客戶組合包括國際知名無線吸塵器品牌、多個 單價超過100萬美元的電動超級跑車、超過五個新創建和革命性的重 型機械品牌、五家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或私有電動垂直起降機/電動 飛機公司。


砸120億 台泥高階電池工廠動土
台泥集團傾全力布局綠色能源,旗下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擬耗資120億元,在高雄小港打造台灣第一座高階高容量電池工廠,昨(25)日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23年完工啟用。

台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這只是Pilot(前導計畫),台泥布局綠能是要打國際級的仗,未來不排除複製到其他世界各地。

三元電池工廠昨日舉行動土典禮,堪稱冠蓋雲集,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高雄市經發局長廖泰翔都親自出席見證。

張安平表示,高雄是台泥的發源地,此次落腳的小港廠舊址,40年前原本是個紙廠,專門生產包裝水泥用的紙袋,如今台泥要在這個地方打造國際尖端的高階電池工廠,象徵台泥伴隨港都,邁向高科技重鎮。三元小港廠將比照半導體業的高度自動化,走向精密製造,對製程、製造及環境將採高標準要求,公司預計會延攬上百位高素質、高學歷的工程及研發人員,帶來工作機會。

台泥一出手,就大手筆斥資120億元,引發矚目。但張安平說,這還只是個前導計畫,這座鋰電池新廠,規劃產能1.8GWh,換算一年約可生產2.4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長程電池量,這個數字對照全球汽車市場規模只是小巫見大巫,更何況三元小港廠所生產的電池未來可以應用在儲能等各方面。如果成功,台泥會把三元小港廠複製到世界更多地方。

張安平強調,台泥集團布局綠能是要打國際級的仗,像台泥今年7月才剛投下1.32億歐元(約新台幣44.7億元),收購入主歐洲儲能公司NHOA,一躍成為全球儲能系統建置容量第四大的公司,與Fluence、NEC和Tesla(特斯拉)等頂尖企業並駕其驅。NHOA+台泥的儲能團隊,合計約300多人,成員國籍就將近30個國家,十足的國際化。

張安平昨天還透露,台泥NHOA最近才剛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200MWh的儲能案場,未來期盼與世界更多電力公司、電池廠共同合作,共同攜手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


公司簡介
公司成立於2021年,轄下高雄小港廠區為全台首座超級電池工廠,預定2023年竣工投產,主要產品為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年產能可達1.8GW,主要應用在千萬級電動超跑、太空科技,瞄準頂端客戶。三元高雄小港廠將延攬高素質、高學歷的工程及研發人員,採行高標準要求製程、製造及環境保護,走向精密製造,並專注製程研發。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90838471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三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Molie Quantum Energy Corporation
資本總額(元)20,001,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10,001,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1,000,100,000
代表人姓名張安平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2段113號11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110年03月24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0年09月24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C01090  電池製造業
E601010  電器承裝業
E601020  電器安裝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H201010  一般投資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行競科技- 行競科技攜手聯邦國際租賃推儲能租賃方案

股票轉讓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行競科技攜手聯邦國際租賃推儲能租賃方案
呼應全球電力轉型與ESG永續金融的大趨勢,行競科技與聯邦銀行旗下的聯邦國際租賃今天宣布攜手合作,推出車規等級的儲能租賃方案。

在分工上,行競科技提供台灣自主開發的浸沒式儲能租賃方案,已通過歐洲、日本多家車廠實際導入與驗證。聯邦國際租賃則提供長達10年期的靈活融資方案,無需高額前期投入,協助企業以最低門檻部署儲能系統。

行競科技董事長洪裕鈞今天表示,台灣不只是製造基地,透過此次合作,可以將研發成果有機會在實際場域驗證落實。

聯邦租賃董事長謝政助則表示,聯邦集團長期以行動力挺ESG並落實環境永續發展,除協助在台灣生產、製造的MIT產業,更結合專業金融能力,提供資金應援。因應AI產業發展,未來國內電力需求將大幅增加,儲能系統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建置,聯邦國際租賃將協助提供長期融資方案。


行競科技插旗車用市場 首秀CES
電動車電池新創,全球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先鋒行競科技XING Mobility於1月5日宣布將首次參展2024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展示全新車用的無模組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已實現商業化量產的IMMERSIO XM25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以及公開全球首例在荷電狀態100%的情況下進行的三針穿刺安全性測試數據,行競科技繼近期獲得全球知名農業機具大廠Kubota的投資,此次參展CES2024更標誌正式插旗全球車用市場重要一步,不僅能為全球產業工程機具和商用車電動化提供更安全穩定的新選擇,也再拓MIT產品在全球市場的能見度。

行競科技是全台灣唯一擁有高壓電池系統的關鍵技術和製造能力的廠商,並實現其商業化量產。本次參展主要焦點為旗下IMMERSIO Cell-to-Pack無模組(CTP)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其重量能量密度最高可達200Wh/kg、體積能量更位居全球可實現的浸沒式冷卻車用電池包設計中的世界第一,密度最高達400Wh/L。此創新設計移除電池模組,減少了電池的整體體積和重量,同時保有浸沒式冷卻技術的精密熱管理協調能力,進而提升整體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延長電芯生命週期。近期,行競科技在此基礎上推出全新的底盤式(CTC;Cell-to-Chassis)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設計,可根據商用車、工程機具的不同需求進行客製化調整。

行競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洪裕鈞表示,行競科技獨家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及其產品,首次亮相於CES 2024,正式宣告行競科技插旗美國市場。行競科技為全球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先鋒,研發出首個MIT的車用高壓電池系統,引領台灣高壓電池系統開發和生產,致力於提供全球市場安全穩定的電池熱管理新選擇,以實現全球高能效永續未來。


行競科技 海外布局再下一城
電動車崛起,行競科技繼與英國Castrol、日本汽車改裝零配件HKS、越南動力系統製造廠VNINES合作後,海外市場布局又有新突破,14日與挪威Nordic Booster舉行線上簽約儀式,將提供共2MWh儲電量的浸沒式冷卻電池,應用在Nordic Booster開發的移動式高壓充電樁。

台灣松下電器集團董事長洪裕鈞看好電動車等新能源未來發展,2015年以個人名義投資行競科技。行競科技表示,行競推出全球獨家專利的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從電動超跑的浸沒式冷卻模組化電池起家,之後聚焦中重型載具電動化需求,並提升儲能系統的穩定安全,多年來持續發展,提供更安全有效率的解決方案,已在北美、歐洲等國推動超過20種不同車輛的電動化專案。

依據GlobalData統計,全球儲能系統市場規模在2021~2026年間,年複合成長率13%,到2026年可達1,139億美元。行競科技指出,2021年與全球最大潤滑油品牌嘉實多Castrol締結全球夥伴協議,共同開發浸沒式冷卻技術,並聯手日本汽車改裝零配件廠HKS,瞄準全球載具電動化改裝市場,另與越南同奈省動力系統製造廠VNINES研發次世代電池系統。2022年底則攜手日本電子測控設備製造商NF Holdings,跨足日本儲能系統應用市場。

行競科技14日宣布與挪威的能源管理科技Nordic Booster合作,提供2MWh的獨家專利IMMERSIO XM25浸沒式冷卻電池,適用於礦業及營建業機具的移動式高壓充電樁HummingBird,領先業界突破中重型電動載具過去面臨補給困難,展現行競科技高壓電池熱管理系統在極端工作環境中安全運行的能力。


公司簡介
打造台灣第一輛電動賽車的 XING Mobility 行競科技,致力於改變未來行動模式的電動車輛技術研發公司。成立於2015年1月,行競科技以兼具速度及可靠性的電動賽車為起點,將賽車場作為開發及驗證尖端技術的極限場域,將經過最嚴峻考驗的賽車經驗轉化為新世代智慧車輛的開發動能,提供電動車輛所需之創新技術,協助與加速傳統及新創的車輛供應鏈迎接即將到來的運輸產業革新。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24968515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股權狀況僑外資
公司名稱行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XING MOBILITY INC.)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資本總額(元)5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50,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5,000,000
代表人姓名洪裕鈞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內湖區新明路174巷5號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04年05月19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0年08月24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805020  塑膠膜、袋製造業
C805050  工業用塑膠製品製造業
C805070  強化塑膠製品製造業
CA01020  鋼鐵軋延及擠型業
CD01030  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D01040  機車及其零件製造業
CH01010  體育用品製造業
CP01010  手工具製造業
CQ01010  模具製造業
E701020  衛星電視KU頻道、C頻道器材安裝業
E701030  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裝設工程業
EZ05010  儀器、儀表安裝工程業
F104110  布疋、衣著、鞋、帽、傘、服飾品批發業
F112040  石油製品批發業
F113020  電器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4010  汽車批發業
F114020  機車批發業
F1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批發業
F114040  自行車及其零件批發業
F114050  車胎批發業
F116010  照相器材批發業
F118010  資訊軟體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04110  布疋、衣著、鞋、帽、傘、服飾品零售業
F212050  石油製品零售業
F213040  精密儀器零售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F213090  交通標誌器材零售業
F213110  電池零售業
F214010  汽車零售業
F214020  機車零售業
F214040  自行車及其零件零售業
F214050  車胎零售業
F216010  照相器材零售業
F218010  資訊軟體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H703100  不動產租賃業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401010  一般廣告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IZ99990  其他工商服務業
J803010  運動表演業
J803020  運動比賽業
JA01020  汽車拖吊業
JB01010  會議及展覽服務業
JE01010  租賃業
JZ99050  仲介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強方科技- 強方科技為工業廢硫酸提解方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強方科技為工業廢硫酸提解方
台灣半導體產業欣欣向榮,許多人對晶圓廠的印象是帶來就業機會及促進經濟發展,但忽略製程會產生廢硫酸等廢棄物,位於台南的強方科技打造全球第一間將廢硫酸再製成電子級硫酸工廠,以全循環方式為廢硫酸處理問題提供新解方。

創立於2020年的強方科技座落在台南科技工業區林立的金屬製造、電子及機械產業工廠間,廠區外觀並非相當引人注目,雖屬創新產業,但正逐漸對半導體產業鏈產生影響力,並成為半導體級硫酸全循環使用的示範廠。

走進廠區內可見化學物品儲存槽、管線等設施,與一般化工廠相似度極高,透過隱身其中的獨有專利技術,將從客戶端回收廢硫酸處理成電子級硫酸,正準備裝入槽車,送到客戶端再次投入半導體製程。

強方科技董事長方旭強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快速成長,每年產生超過30萬噸廢硫酸,占液態化學品廢棄物總量一半以上,傳統處理方式如酸鹼中和或轉製為硫酸銨,不僅無法有效回收其中化學價值,還可能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也無法因應廢硫酸快速成長量。

跳脫既存思維 帶動半導體供應鏈永續轉型

方旭強表示,強方科技跳脫既有廢液處理思維,轉型為提供「廢硫酸高值回收與電子級再製」的一站式服務型企業,填補高純回收市場空白,也帶動半導體供應鏈永續轉型。

他說,強方科技與杜邦(DuPont)合作,引進專利設備並結合自有關鍵技術,開發出完整封閉式循環製程,包括裂解、淨化、吸收、純化等多道關鍵步驟,將廢硫酸中可用的硫重新提取並淨化,最終再製成符合半導體製程規格的高純度電子級硫酸。

強方科技在商業模式上也開創性採用「以租代買」化學品服務模式,由強方科技保有電子級硫酸所有權,為客戶負責配送、回收與再製,確保原料來源與品質一致,不僅保障客戶化學品穩定供應,也讓廢酸可控且可追溯,形成與客戶雙贏合作。

「所有權轉換為使用權,客戶就沒有廢棄物、碳排等問題」,方旭強指出,強方科技成為服務型企業,為客戶提供資源永續運用、取得專利的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相關服務。

廢硫酸被視為廢棄物 對強方卻是原料

但新的商業服務模式隨即面臨原有法規面不夠完備問題,以往半導體廠產出的廢硫酸被視為廢棄物,但對強方科技而言,從客戶端要運送到強方科技處理的廢酸卻是「原料」,出廠及運送過程牽涉的各項許可、查核皆無前例可循。

強方科技的創立源自「廢棄物是錯置的資源」,方旭強說,在回收物性質及再利用用途認定上,部分主管機關態度普遍保守,對於新興製程缺乏統一評估基準,在現行法律架構下,「資源」與「廢棄物」界線模糊,在推動這類循環製程時,需額外面對法律認定風險與行政處罰可能性,在不同地方環保單位審查過程較冗長,也缺乏一致標準。

方旭強表示,有些不肖業者以處理廢棄物作為掩護亂倒廢酸,造成環境污染,加強查核是必要作為,強方科技藉由參與產發署委託工研院執行的「循環材料智慧驗證示範推動計畫」示範案例,透過科技輔助,每一公斤進出都是公開被監督,跟以前的廢棄物不一樣,以資訊透明化讓大家相信全循環可以達成。

他說,雖然新製程在技術上已成功實現高效與環保並重成果,但法規與行政執行面的限制,仍是目前發展循環經濟最大挑戰之一。

業者提7建議面向 盼推動產業資源再生

方旭強建議,政府未來可從提升法規層級與整合角色分工、主動盤點資源與提供轉型誘因、加強「離開工廠的物料不一定是廢棄物」觀念宣導、保障合法業者與既有產業轉型空間、強化環境風險控管與懲罰制度、科技輔助監管與資訊透明化、企業自我革新與生產流程再設計等面向著手,能真正推動產業朝向永續化與資源再生目標邁進。

強方科技在推動電子級硫酸製程轉型與回收再利用過程中,獲得一定程度來自政府部門、公協會及法人單位協助,如經濟部、環境部及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等,建立新製程可行性評估與品質控管標準,並計劃擴展至其他化學品或工業廢料再生與回收。

方旭強指出,強方科技的核心目標是將「廢硫酸循環再製」打造成全球領先商業模式,不僅是台灣的創新,也是全球半導體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之一,並持續投資於技術研發,提升再製過程純度與效率,進一步開發其他類似廢化學品循環利用技術,推動「全面循環淨零排放工廠」。

「全循環硫酸與廢棄物處理不一樣,教育大家這個新概念需要很多時間」,方旭強說,強方科技設廠幾年來,已證實是環保、乾淨的工廠,這套模式能獲利,還可轉型做更多東西,現在雖然客戶知道強方科技做得到,但尚未被社會各界全面接受,建議政府加強保障合法業者與既有產業轉型空間。

他說,在台灣成功模式基礎上,強方科技計畫將業務拓展至全球市場,尤其是亞洲、美洲及歐洲等半導體重鎮,並在當地建立回收工廠或合作夥伴關係,實現本地化生產與服務。

「循環經濟不只是環保議題,更關乎產業升級與制度創新」。方旭強指出,唯有在政策、技術、法令與觀念並進,企業才有可能在法規風險可控、商業模式可行前提下,實現永續經營與環境責任雙贏目標。


今全球首座半導體電子級硫酸循環廠動工
強方科技今日於台南科技工業園區舉辦全球首座「電子級硫酸循環利用工廠」動工典禮儀式,該廠由國升營造建造,未來強方科技將秉持安全、服務及永續循環理念,打造出「全世界首座電子級硫酸循環再利用工廠」,以協助全台產業回收電子級硫酸的循環經濟,期冀成為臺灣未來循環經濟工廠的指標,此次動土典禮現場,準副總統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及台南市長黃偉哲皆到場致詞,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同時賴清德表示,現在政府致力推行的5+2產業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是為帶動台灣產業循環再生的全面升級。

強方科技董事長方旭強則於受訪時指出,循環經濟是政府推動產業創新重要的政策之一,廠內不僅引進美商杜邦公司的專利設備更運用強方科技的專利製程,讓廢硫酸再製成為電子級硫酸,此舉除了能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在處理高科技電子廢棄物的技術優勢,也期盼未來以新型態的商業模式提供化學品服務計價及獲取利潤之租賃方式,共同達成減少化學品使用量的目標,提升綠色產業的競爭力。因此特別感謝政府多年來的協助與幫忙,尤其是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及所屬團隊,針對了半導體資源再生、發展現況、環保法規等問題給予了相當多的建議及輔導,同時感謝台南市政府的協助,讓強方科技加速了設廠進度,另外要特別感謝國發會的挹注,讓民間能與政府共同在台灣推動半導體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將廢硫酸再生為有效的經濟循環 重塑新價值兼具環保

準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指出,國人在疫情期間不畏艱難,各項建設仍然不遺餘力,這樣的信念有賴全體國人一致堅定信念,待疫情回穩後,國家的經濟發展及未來生活也會逐步邁向正常,台灣除了擁有強大的公衛體系,再來就是半導體產業,因此這項新創科技,也是蔡英文總統5+2產業創新裡面的一環,更是企業善待土地的方式,因此非常高興看到政府與民間共同戮力推行5+2產業創行循環經濟,這將使台灣的動脈產業(資源、產品及消費)及靜脈產業(回收、再生及再利用)在政府制度的規範及輔助下,建構出一套運作機制,同時讓跨產業間產生鏈接,未來將從回收再生躍進至產品的帶來的附加價值,以解決廢硫酸造成的環境問題。

對此,國升營造董事長陳敬棋於受訪時指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通常難以並存,越高度經濟發展的地區,往往需承受越高度的環境污染,這座位於台南科技工業區內即將誕生的電子級硫酸循環利用工廠,掌握了循環再生硫酸的關鍵核心技術,更成功將半導體產業的廢硫酸回收後再製,預計第一階段將投入新台幣14億元建置,對於強方科技的創新技術發展在未來能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共同調整產品結構、重新塑造高附加價值,並提供一個安全、環保的產業技術相當樂見,將與強方科技攜手戮力打造這座深具指標意義的循環工廠。


公司簡介
強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強方科技)於 2018 年成立,建立全球第一座全循環電子級硫酸工廠,強方科技除了對台灣社會的回饋,貫徹實踐安全、環保、健康、人性尊重的核心價值外,在工業安全及環保管理上亦訂定嚴謹的高標準,期許創造零傷害之工安記錄;在業務的拓展、專業及科技人才的培育上,期許績效卓越。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50880732   
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強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SAR Technology Inc.)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SAR Technology Inc.
資本總額(元)
實收資本額(元)1,145,465,000
每股金額(元)無票面金額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122,100,000
代表人姓名方旭強
公司所在地臺南市安南區工業三路11號 地址所屬公司家數: 1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發展署
核准設立日期107年10月11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3年08月19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801010  基本化學工業
C801020  石油化工原料製造業
C801030  精密化學材料製造業
C801990  其他化學材料製造業
CZ99990  未分類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C802990  其他化學製品製造業
F107200  化學原料批發業
F107990  其他化學製品批發業
F207200  化學原料零售業
F207990  其他化學製品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J101030  廢棄物清除業
J101040  廢棄物處理業
J101090  廢棄物清理業
J101080  資源回收業
IF04010  非破壞檢測業
J101050  環境檢測服務業
D401010  熱能供應業
I599990  其他設計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JE01010  租賃業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創揚科技- 有量x創揚x智電 搶進國內外儲能市場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有量x創揚x智電 搶進國內外儲能市場
賴清德總統提出科技儲能政策方針,經濟部也提供獎助,編列25億元預算補助工業區廠商建置表後儲能,並扶植電池產業在地化發展。台灣電池製造廠有量科技、系統整合商創揚科技、專研能源管理系統的智電系統,第一時間響應政策,攜手結盟成為表後儲能及國產電池供應鏈戰略夥伴,6月26日正式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以鑽石陣容搶進國內外儲能市場。

AI資料中心與半導體產業表後儲能系統如採用本土電芯,1MWh可享500萬元補助,每案最多2,500萬,明年起分4年實施,預估1GW建置量將受惠,創造50億產值。在金融業融資支持下,可以如同ESCO模式降低投資成本負擔,據了解包含永豐金與怡和國際均有意投入。

有量科技為本土電池廠,總經理李誌誠代表簽署「表後儲能及國產電池供應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可望打破過去表前儲能由國外及中國壟斷的局面,在電池被各國視為戰略物資下,建構「非紅」儲能電池供應鏈。有量成立25年,所生產的高效能軟包鋰電池芯一致性表現優異,安全可靠且穩定,在儲能、二輪車、電巴、無人機及電動船均有應用實績,近年成功切入國際軍用等高標準市場。桃園廠年產200MW,為表後儲能推出4款產品,規格最小0.5MW/1MWh,最大2.5MW/5MWh。

創揚科技為儲能系統整合商,在綠能系統整合、系統設計及項目管理經驗豐富,2018年至今光台灣已經完成超過30MW/100MWh表前市場。總經理李泰安表示,創揚憑藉台灣的表前儲能應用經驗,積極進軍東協、東歐及美日市場,瞄準電網級儲能方案及軟硬體整合工程,並提供AI資料中心一站式微電網綠色算力解決方案。在三方合作中,負責表後儲能專案的規劃與執行。

軟體在儲能運作扮演關鍵性角色。智電系統擅長客製研發不同場域專用的EMS能源管理系統,為業界知名大廠觸角深入工商及住宅領域,台灣表前市場囊括過半市占。總經理黃李堅表示,智電的表後建置評估軟體,可為企業預先進行效益模擬分析,模擬實時電池運作,精準評估最佳建置容量及確保可行性。此外,表後AI智慧型能源管理系統,藉由AI預測及最佳化排程技術,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位於桃園廣興的全國產化表前儲能系統,就是由3家公司合作完成,以高穩定性及可靠性,證明台灣廠商的強大硬實力,只是欠缺政策扶植的東風。未來三方將依專長分工,整合技術優勢和資源,在表後儲能及國產電池深度合作,推動台灣儲能產業發展,輸出優質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在全球能源轉型扮演重要角色並做出貢獻。 


創揚科技:儲能商機夯 業界搶進
創揚科技總經理李泰安表示,歐美及韓國在儲能產業領先,中國承襲電動車發展的力道,並以強大的電池芯實力為發展儲能產業的優勢,但其整合系統能力多著墨於硬體,像電網級儲能系統需要同時整合軟硬體的複雜型系統,並非其強項。台灣在儲能系統的技術實力不遜於中國,創揚憑藉通訊及系統整合技術,在中國協助多家電池大廠發展儲能用EMS與陣列設計。

李泰安分析儲能系統成本結構,電池芯與包含電池BMS、組裝及測試的電池陣列各占二成,EMS、PCS、土建、電力介接及系統整合則占其餘六成。台灣嚴格防堵具有通訊功能的中國產品登台,儲能系統中的PCS、EMS與BMS為敏感項目。市場發展初期存在部分灰色空間,未來勢必從嚴審查,讓想要「洗產地」更加不可能。

創揚的技術及儲能設備可用於台電AFC及用電大戶,目前手上近10個儲能案子,合計20MW以上,包括綠能業者與再生能源EPC業者在內。

隨著政府與市場認知到,唯有搭配一定比例的儲能方能使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成為穩定的基載能源,台灣核電廠機組逐步停役,綠能發電比例逐年提高,5到10年內仍不需擔心AFC市場飽和,倘若供過於求,擁有自主技術的公司很容易轉戰至需求更高的用電大戶與海外市場;屆時這兩類應用無需與台電電網連動,業界很有可能以中國製電芯搭配嚴謹的模組設計生產工藝,滿足客戶對成本的要求。

饋線不足為綠能產業的發展瓶頸,建置AFC儲能輔助服務系統也不例外,目前可同時滿足饋線與用地分項的場域稀缺,為產業發展的最大壁壘。用電大戶前3年建置可享減免二成的早鳥優惠,多數業者仍觀望期待鋰電池降價,本業經營良好且高度重視形象的少數傳產業已率先導入,多數可能集中在最後幾年才安裝,屆時將興起另一波綠電搶建浪潮。


創揚儲能及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總成 名揚市場
創揚科技(Just Power)是國內少數同時具備動力電池應用系統軟硬體整合能力的公司。2003年起從資通訊鋰電池模組業務發跡,到開發電動自行車與老人代步車與小型儲能,如今成為首屈一指的電動巴士動力系統總成及工業級與電網級儲能系統本土製造商。

李泰安為創揚共同創辦人,學經歷傲人,建中畢業後先後取得台政大學碩士及倫敦大學博士學位,也曾在台科大、成大、北科大、聖約翰及大同大學與上海同濟大學擔任講師;李泰安在中國也有多年歷練,曾任台玻集團轉投資實聯長宜集團中國營運本部副總、南昌廠總經理,北京中瑞藍科副總裁,威力能源營銷事業群總經理兼任策略長等。目前擔任新北市綠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杰士特力(中國)總經理,大陸車電人百人會創始會員,上海艾比產業諮詢公司與台灣微馳公司,均達等公司顧問,菲凡能源科技執行長,八達創新與永固電機執行董事,電電公會電池委員會及儲能委員會委員,資策會MIC電動車與綠能產業專欄作家。

李泰安表示,17年來從電池芯廠到鋰電池應用,從小型手機電池做到MWh電網等級鋰電池儲能系統的設計研發經驗,創揚更有條件成為電動車整車廠及建築物/再生能源業者儲能解決方案夥伴。目前主力產品有鋰電池儲能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結合鋰電池儲能的水面浮筒型太陽能系統整合、電動車電力整合方案等。

創揚累績兩岸及國內外十多家車廠合作開發超過40款中大巴電池組的經驗,以及台灣前瞻計畫儲能案、台電金門儲能三期的能源管理系統案,今年也協助客戶取得台電AFC輔助服務標案,國內外實績吸引了離岸風電商、重電設備大廠及太陽能廠戰略合作,未來還將與多家建設集團與大型賣場合作建築物專用的儲能,供應日漸普及的電動車及Aggregator的儲能需求。

包含台灣在內的各國政府都明確要求大眾巴士電動化,業界也都認可鋰電池儲能系統是唯一能妥善解決不穩定的再生能源併網後的衝擊與難以調度的方法,國內外龐大且快速發展的市場硬需求,將是創揚未來可被期待的亮點。


公司簡介
環保綠能開啟了另一波的生活革命。隨著通訊及電動車等領域上的發展,也讓電源技術的需求激增。為此,一群專業的電源技術團隊於西元2003年6月創立了 -- 創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十年來,以專業的技術經驗、堅強的電源模組R&D陣容與豐富的原廠製造經驗,創揚為專業的鋰電池儲能系統及方案解決的供應商。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80203484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創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DIGI-TRIUMPH TECHNOLOGY INC.)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DIGI-TRIUMPH TECHNOLOGY INC.
資本總額(元)2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30,611,79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3,061,179
代表人姓名李泰安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松山區八德路2段412號2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臺北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092年06月17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0年06月11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B01020  事務機器製造業
CC01060  有線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70  無線通信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C01090  電池製造業
F11305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303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零售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F213110  電池零售業
F219010  電子材料零售業
F118010  資訊軟體批發業
F218010  資訊軟體零售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E605010  電腦設備安裝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台達能源- 欣銓與台達能源合作小水力發電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欣銓與台達能源合作小水力發電 估產800萬度綠電
IC晶圓測試廠欣銓(3264)今天宣布,與台達集團(2308)旗下再生能源售電業子公司台達能源,展開為期8年的小水力綠電交易合作,預計最高可產生800萬度綠電,讓欣銓在綠色能源管理擁有穩定供電及風險控管的應變能力,並展現雙方支持新興潔淨能源技術的決心。

欣銓今天宣布與台達能源合作,由台達能源轉供小水力發電,目的希望在原有太陽光電基礎上,透過不同再生能源個別發電特性,提升整體供電達到相對平穩的狀態,進而使光電供應不足的時段,也能使用到潔淨能源。

欣銓表示,再生能源採購原以太陽光電為主,並陸續完成建置自用太陽能發電設備,近年持續擴大再生能源,2024年度使用再生能源及綠電憑證,合計占總用電量10.4%。

台達能源指出,預計8年期間,每年提供約100萬度綠電轉供,來自全台首座由地方政府主導開發的食水嵙溪小水力發電廠,屬於中部大甲溪中游支流。

欣銓引述經濟部水利署公開網站資訊,川流式小水力發電由於設計與規模特性,利用河川天然流量發電,溪水重複使用,一滴水可重複被利用多次,小水力發電對環境衝擊小、具有環保與循環特性的再生能源。

面對全球淨零碳排放趨勢,欣銓在2023年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承諾全球所有據點於205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2024年欣銓簽署SBTi承諾,與國際倡議目標接軌。

欣銓永續長饒清成表示,欣銓不僅主動採用低碳、降低環境負擔的綠色能源,持續提升再生能源結構多元化,增強綠色營運韌性、提升企業競爭力,也期望帶動產業價值鏈,推動全產業朝向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邁進。

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表示,在台灣2050淨零轉型目標下,國內用電大戶的綠電需求逐步提升,小水力發電具備低碳、低環境衝擊等優勢,適用於台灣現有溝圳等水利設施,但受限地理環境開發進度緩慢,相較於風力及太陽光電,小水力資源較稀缺。

台達集團自2022年起採購小水力發電能源,以提升綠電滲透率,具豐富經驗,此次獲得欣銓信任合作,為其轉供小水力能源,提供更多樣化的再生電力採購選項。


台達子公司准綠電交易

台達電(2308)旗下台達能源昨(7)日宣布,已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意味台達能源未來將在綠電交易、綠電匹配服務以及節能減碳加值服務等面向,積極投入市場。

台達能源昨天舉辦首屆《2023 台達能源-企業領袖永續能源論壇》,邀請中信銀行、沃旭能源、緯穎科技、台灣微軟等再生能源相關領域的關鍵企業共同探討永續能源的未來路徑。

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表示,台達能源利用創新技術,解決企業在綠電採購過程中遇到的諸多挑戰,如綠電供應不足、餘電管理、高綠電比例需求、降低用電量和申請政府補助等問題。

他說,台達能源致力為客戶提供價格合理的綠電,優化綠電組合,減少餘電問題,並提供減碳諮詢服務,從能源和碳排盤查、診斷分析、建議可行解決方案、到最終的改善和認證,協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會中建議企業在購買離岸風電時,應進行跨部門溝通,也可考慮與台達能源的綠電交易平台合作。此外,在綠電採購過程中常見的餘電問題,透過與台達能源合作,結合微軟的雲平台和人工智慧技術,企業可更精確預測,實現綠電的最佳匹配,有效降低綠電採購成本,減少餘電問題。


跨足再生能源售電服務 台達電集團綠能事業佈局展現新氣象
儲能大廠台達電今年6月成立的台達能源今(7)日宣布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未來將在綠電交易、綠電匹配以及節能減碳等面向積極投入市場,若根據能源署最新公告,目前取得再生能源售電執照的業者共56家,台達電是繼正崴集團之後,另一家擁有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的電子業集團,顯示公司對綠能事業的佈局,已從儲電管理往更上層的售電平台提供一條龍加值服務。

目前資本額約2億元的台達能源,7日也舉辦首屆「2023 台達能源-企業領袖永續能源論壇」,邀請中信銀、沃旭能源、緯穎、台灣微軟等再生能源相關領域的關鍵企業共同探討永續能源的未來路徑,會中宣布正式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開啟綠電交易新里程。

論壇中,包括沃旭台灣董事長汪欣潔、緯穎永續長陳昌偉,以及台灣微軟專家技術部總經理吳子強,都針對企業購買綠電時可能遭遇的問題提出專業見解,尤其目前發電量最大的離岸風電,大家更有志一同呼籲要進行跨部門溝通,並考慮與台達能源的綠電交易平台雙向合作。

以綠電採購過程中常見的餘電問題為例,微軟就拋出建議,認為台達能源可結合公司的雲平台和人工智慧技術,如此可讓讓企業進行更精確的預測,實現綠電最佳匹配,從而有效降低綠電採購成本,並減少餘電問題。

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也指出,為了替客戶提供價格合理的綠電,優化綠電組合與減少餘電等問題,公司正利用創新技術,解決企業在綠電採購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包括如綠電供應不足、餘電管理、高綠電比例需求、降低用電量和申請政府補助,一旦客戶問題獲得解決,台達能源也可提供減碳諮詢服務,從能源和碳排盤查、診斷分析、建議可行解決方案,進而協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也期許,希望台達能源憑藉著集團在發展綠色轉型的成功經驗與影響力,讓臺灣企業有機會透過台達能源的綠電交易平台服務更有效率地買到綠電,讓企業能夠一站式輕鬆達成綠色轉型與淨零碳排的目標。

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不斷升溫的背景下,企業對於實現綠色供應鏈的需求日益迫切,台達能源亦積極應對這一挑戰,這場論壇不僅展現了幫助企業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決心,也強調了與合作夥伴的深度合作關係,凸顯跨行業合作在推進永續發展方面的重要性。


公司簡介
作為台達電子的子公司,台達能源繼承此一使命,致力於透過創新技術和加值服務,簡化能源採購流程。台達能源的核心服務,包括綠電轉供、綠電匹配、節能和儲能,旨在協助企業最佳化能源組合並達成零碳目標。

我們提供減碳諮詢服務,診斷企業整體的碳排放,協助規劃並導入節能減碳計畫;另外也提供綠電導入服務,協助企業採購綠電,提高綠電使用比例;或是綠電匹配,找出最佳的綠電使用曲線,更有效率的達到減碳目的。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83253281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台達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Delta Energy Inc.) 國際貿易署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Delta Energy Inc.
資本總額(元)2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200,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20,000,000
代表人姓名張建中
公司所在地桃園市中壢區東園路16號4樓 (5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桃園市政府
核准設立日期112年02月16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112年08月31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台塑新智能科技- 台塑新智能電池回收線 邁步

未上市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台塑新智能電池回收線 邁步
台塑新智能昨(1)日宣布,已建置完成全台第一座鋰鐵電池完整回收示範線,這座示範線能整合前段物理破碎與後段化學萃取,成功提煉出電池級碳酸鋰,直接用於鋰電池再製,透過串聯生產、回收再利用,將能強化新能源供應鏈韌性,呼應國家推動自主回收循環鏈政策,在新能源循環經濟體系邁出關鍵一步。

稀貴金屬已成全球核心戰略資源,環境部近期規劃資源循環推動法以強化資源安全,並因應鋰電池應用範圍與使用量雙雙增長,政府自2025年7月1日起實施二次鋰電池回收清除優惠費率,鼓勵產業投入回收再利用,建構在地循環體系,確保高價值金屬資源留存國內,強化台灣在全球能源經濟的競爭優勢。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指出,鋰電池應用從3C電子產品迅速擴展至電動車與儲能領域,台灣使用量節節攀升,鋰電池後端回收處理是當務之急。她表示,示範線更具備驗證及放大能力,已規劃後續量產作業,包括建置廠房與產能布局。


台塑新智能攜美企 衝刺儲能

台塑新智能宣布與GE Vernova簽署「混合動力及儲能解決方案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整合電池儲能與燃氣發電領域專業技術與資源,攜手為台灣打造更具韌性、效率的能源系統。

其中,台塑新智能將聚焦電芯、模組與系統整合,GE Vernova則專注於儲能設備、工程服務與技術支援,共同推動混合動力及儲能解決方案,建立台灣儲能關鍵技術實現與落地應用的重要基石。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國際預估2030年全球儲能累計裝置將攀升至790 GW/2,400 GWh,即使國際經貿變局出現不確定性,能源自主與電力穩定依然是各國優先課題,而儲能系統正是驅動再生能源普及與電網調節的核心技術。全球電池技術路線多元發展,磷酸鋰鐵已躍升主流,台塑新智能布局初期即聚焦磷酸鋰鐵,具備技術能力及資源整合領先優勢,彰濱電芯廠已穩定量產,將優先供應台灣市場,兌現公司對電池產業鏈國產化的承諾,此次攜手GE Vernova更是強化雙方優勢,為台灣儲能產業注入長遠動能。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指出,簽訂MOU後,雙方首波合作將聚焦於彰濱電芯及模組廠建置一套國產化儲能系統,作為技術驗證與示範應用基地。此套系統整合雙方核心技術,打造高安全、高效能、以及高穩定性之儲能解決方案,也將成為後續合作專案的示範架構及國際聯手的成功典範。

台塑新智能本次台美策略結盟MOU簽約儀式,特別選在台塑新智能於彰濱工業區、全台規模最大磷酸鋰鐵電芯及模組廠舉行,王瑞瑜與GE Vernova燃氣發電業務總裁暨執行長Eric Gray親自出席簽約,展現雙方對合作高度重視及長遠布局之堅定決心,雙方將尋求商業合作機會,深入開發台灣在地市場需求。

劉慧啟說,GE Vernova自美國奇異(GE)分拆成立,專注能源需求成長,提供涵蓋能源價值鏈的先進技術與解決方案,促進全球電氣化及去碳化。台塑新智能致力深化台灣新能源產業,發展國產鋰鐵電芯、具備規模化電池模組生產能力,自行開發電池管理系統、建構完整技術資源,從上游、中游到下游建立長期且穩固的產業鏈,此次與GE Vernova策略結盟,將進一步鞏固台灣儲能系統於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角色,策畫新能源長遠藍圖。


挺台塑新智能 四寶增資百億
台塑化3日董事會通過首季財報、董事資格審查以及參與台塑新智能百億元現金增資案;其中,台塑化將依持股比對台塑新智能增資25億元。台塑、南亞及台化也一併召開重訊,說明董事會將跟進通過參與台塑新智能增資計畫,以「建構完整產業鏈及拓展綠色儲能」。

因應台塑新智能「彰濱新能源專區」第二階段投資部署,台塑四寶、台塑生醫將依照持股比例參與台塑新智能100億元增資案。

其中,台塑、南亞及台塑化對台塑新智能持股25%,將分別參與增資25億元;台化、台塑生醫對台塑新智能持股比各為20%、5%,參與增資金額將為20億元、5億元。台塑新智能目前實收資本額70億元,在上述增資金額到位後,實收資本額將為170億元。

打造台塑集團新能源作戰部隊,由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目標;除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設置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全台儲能案場總計達150MW。

因應電池芯一期產能7月開出,規劃啟動百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園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藉此支援電池芯二期、模組廠擴建以及電池回收機制部署,加速開展營運版圖。

據王瑞瑜規劃,台塑集團將以彰濱電池芯廠區作為「新能源園區」建置核心,惟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擬加碼至少10公頃土地採購,最好能爭取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展開新階段擴充項目。

其中,彰濱一期電芯廠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二期電芯廠年產規模擬拉升至2.5GWh~3GWh,模組廠規劃擴建1.1GWh,屆時總產能達1.5GWh;另將透過設立以正極片回收「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完成電池回收機制的初期建置。

建構新能源生態圈、產業鏈整合發展定位,台塑新智能擬定四大專區作戰。彰濱「彰濱新能源園區」基地聚焦電芯、模組、電池回收、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含家用儲能、中大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池試量產線、智慧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


台塑新智能 電池王國成形

為打造台塑集團新能源作戰部隊,由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瑞瑜主導的台塑新智能,因應電池芯一期產能7月開出,規劃啟動百億元的「彰濱新能源園區」二期擴建投資計畫,藉此支援電池芯二期、模組廠擴建以及電池回收機制部署,加速開展營運版圖。

■集團新能源作戰主力

據王瑞瑜規劃,台塑集團將以彰濱電池芯廠區作為「新能源園區」建置核心,惟一期6.1公頃土地不足支應後續擴充,台塑新智能擬加碼至少10公頃土地採購,最好能爭取20公頃以上土地投資,展開新階段擴充項目。

其中,彰濱一期電芯廠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二期電芯廠年產規模擬拉升至2.5GWh~3GWh;模組廠規劃擴建1.1GWh,屆時總產能達1.5GWh;另將透過設立以正極片回收之「金屬材料再利用工廠」,完成電池回收機制的初期建置。

台塑新智能由台塑四寶及台塑生醫投資成立,目前實收資本額70億元。在第一階段投資部署陸續完成、第二階段擴充計劃規劃就緒,後續應會伺機啟動第二階段增資計畫。

台塑新智能設下「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目標;子公司「台塑尖端能源公司」在彰濱工業區,分二期設置全台最大的5GWh磷酸鋰鐵電芯產線,已擴大推動磷酸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全台儲能案場總計可達150MW,加速與綠能業者合作、投入固態電池等新能源研究,也著手規劃汰役電池再利用,徹底落實循環經濟及環境永續。

■四大專區產線並進

因應新能源生態圈、產業鏈整合發展定位,台塑新智能已擬定四大專區作戰布局。彰濱「彰濱新能源園區」基地聚焦電芯、模組、電池回收、關鍵材料及零組件;彰化基地為自動化模組產線(含家用儲能、中大型電池模組產線);明志科大綠能中心主責固態電池試量產線、智慧載具開發;台南微藻基地訴求微藻量產線放量推廣。

在四大基地就位推展後,台塑新智能還將以中大型儲能案場布建、3S技術精研(BMS/EMS/PCS)、電動載具開發、智慧充電與微電網技術發展、風光熱氫能研發,及產業、國際策略結盟等項目,擴大耕耘。


台塑攻新能源 打造第六寶
台塑集團強攻新能源,三階段打造「第六寶」。台塑集團邁向新能源領域里程碑,旗下台塑新智能開發的「家用儲能設備」下(11)月開賣,明年7月電池芯出貨,分別搶攻家用、工業用儲能市場,更宣示四年內量產全固態電池。

外貿協會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旗下產業聯盟-綠能暨永續發展聯盟共同主辦的「Energy Taiwan台灣國際智慧能源周」與「Net-Zero Taiwan台灣國際淨零永續展」昨(18)日開展。今年共有來自13國、350家業者共1,275個攤位展出,其中,台塑、台泥等國內指標大集團均參展。

台塑新智能昨日在智慧能源周首度公開展示One for All高效鋰鐵電池及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同時宣布彰濱電芯廠主體廠房施工進度已逾50%,明年7月將自力產出第一顆本土電芯。另,攜手明志科技大學建置全固態鋰電池試製產線,目標四年內量產。

家用儲能系統方面,台塑新智能推出的6.8度儲能系統,單一售價暫訂15萬元,預計11月開賣。內部期盼未來三年內台灣會有5~10%的家戶儲能滲透率,若以目前台灣約900萬戶來看,粗估產值將達到上千億元,且可大幅降低缺電問題。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該公司投資上百億元在彰濱設立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產能2.1GWh為全台最大,是推動台灣電池產業鏈之關鍵布局。

王瑞瑜指出,有別於全球各地受通貨膨脹、缺工影響導致工程落後,彰濱電芯廠自今年4月動土以來即穩定施工,目前主體廠房建設進度正式超越50%,其中結構體已全數完工,關鍵製程設備也將製作完成,明年會如期於7月起生產電芯,是台灣新能源產業的里程碑。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說,積木型家用儲能系統現有「輕巧型」6.8度電、「標準型」13.6度電兩種規格;以台灣家庭每日用電約11度計算,可確保家戶一日用電無虞,若配合台電「時間電價」於離峰存電、尖峰放電,估算每年約省上萬元電費。

據了解,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推動台灣石化產業發展,成立了台塑四寶,之後進軍鋼鐵業,成立了河靜大煉鋼廠,被台塑內部譽為第五寶;而從石油產業到新能源產業,由台塑常委王瑞瑜親自推動、台灣電池產業發展關鍵的台塑新智能,則成了備受期待的第六寶。

王瑞瑜認為,新能源和舊能源並非完全對立,而是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逐漸替代和融合;因此,新能源的發展是為了解決舊能源所帶來的環境和能源安全問題,推動可持續能源的發展和使用。並強調,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應兼容並顧;新能源發展有三要:要快、要不計代價、要堅定。


台塑新智能 入股儲能大廠

台塑儲能國家隊添新兵,台塑新智能昨(9)日宣布,斥資3億元入股台灣鋰電池儲能系統大廠儲盈科技,將持有約9.07%股權。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透過此次入股儲盈,期望發揮彼此技術及市場優勢,建構可靠、安全的智慧化儲能系統。

儲盈的主力客戶為半導體大廠等科技產業,與台塑儲能國家隊成員具有互補性,未來儲盈將與台塑新智能深化合作,並導入台塑新智能生產的國產化磷酸鋰鐵電芯,此次策略投資有助雙方攜手拓展市場,成為台灣電池產業國產化關鍵推力。

王瑞瑜表示,全球碳中和趨勢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但太陽能、風能等綠電受環境影響,具有間歇性特質,必須搭配儲能系統才能減緩電網衝擊、維持發電穩定,電池需求也因應儲能商機而大幅成長。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資料,儲盈科技2017年成立,儲盈董事長李衍飛指出,近年工業用電大戶大型儲能需求顯著浮現,各科技大廠急需裝設不斷電系統以維持產業競爭力,包括新設儲能系統、或將原使用之鉛酸電池換為環保節能的鋰鐵電池,促使鋰電池安裝容量連年增加。

儲盈憑藉不斷電及儲能系統的豐富經驗,已是半導體產業供應商,未來導入台塑新智能電芯及各式儲能系統,共同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產品。台塑新智能此次入股,除可充實營運資金,台塑新智能的強大技術和資源,也將有助儲盈科技擴大市場份額,並加速技術研發。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表示,配合交通部「2030年客運車輛電動化推動計畫」,國產化電芯炙手可熱,其中磷酸鋰鐵電芯具有高放電倍率、高循環壽命、低生產成本優勢,在高溫下也不會產生強氧性物質,擁有高度安全性。

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投資上百億元興建全台最大的磷酸鋰鐵電芯廠,第一期設置2.1GWh,將於2024年第3季完工投產,目前已與台灣各家電動巴士、儲能案場洽談合作,此次策略投資有助與儲盈科技共同推動電池產業國產化,未來將持續深化夥伴關係。

台塑新智能強調,秉持「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發展目標,全力建構綠色產業鏈,讓新舊能源多元並存,實踐經濟發展、保護環境,創造永續發展的未來。


固態電池試驗產線 年底上路
電動車電池需求強勁,台塑新智能不僅加快興建鋰鐵電芯產線腳步,另也布局固態電池,今年底固態電池試驗產線將上路,同時也將建自有電池回收廠,希望2024年底能與電芯廠同步啟用。

台塑新智能暨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希望不僅從模組到電池芯可100%國產化,連電池回收都可以一併做到、同步到位,這樣才是真正落實循環經濟,貢獻台灣能源轉型、淨零碳排。

台塑新智能也持續布局電動車市場。繼打入美國Aptera電動車供應鏈後,針對電動車進展部分,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透露,目前至少已與國內車廠合作設計電動物流車,包括貨運跟貨卡,同時也會策略性的參加電動大巴的開發。

劉慧啟指出,依據所規劃的電池回收線,包括正極片的邊角料、不良品都可直接回收等,而且回收的電池種類則不限種類,包含鋰鐵電池、鋰鐵錳電池、固態電池等,就連次世代電池也都可回收,可針對電池裡各類型的珍稀元素進行回收再利用,可達到循環經濟的目標。

在其他新能源布局部分,台塑新智能結合明志科大、長庚大學的研發量能,最快今年底,固態電池的試驗線就可完成建置。同時也會進行太陽能儲能、氫能等的各式研發案。


台塑新智能投資碳捕捉 搶綠色經濟
台塑新智能宣布以8,500萬投資成功大學「微藻碳捕捉」新創事業,藉此強化碳捕捉技術及人才培育能量,擴大綠色經濟布局。未來新創公司將由台塑新智能取得51.9%股權,拓展商業應用層面。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微藻為全球固碳效率最高的生物,也可用於淨化工業廢水及改善有機農業,期望每年為台灣減碳超過十萬公噸,建立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的典範。此新創事業目前已收到國內石化大廠處理工業廢水訂單,相關技術成熟且商機龐大,將成為台塑新智能減碳事業一大推力。

台塑新智能自去年成立以來,全力整合集團上中下游資源以發揮最佳綜效。

王瑞瑜指出,碳捕捉技術為新能源事業重要版圖,養殖一公噸微藻可吸收兩公噸二氧化碳,固碳效率遠高於陸生植物,可直接設在工廠煙道吸收廢氣,也能去除廢水中的氨氮、重金屬等汙染物,後續藻體則再利用為生質燃料,整體過程有效削減溫室氣體且落實循環再利用。此次投資成大微藻碳捕捉除擴大綠色經濟布局,更希望透過實質產學合作,攜手為台灣加速達到碳中和目標做出貢獻。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啟強調,微藻營養成分高,還可投入有機農業種植,包括開發畜牧水產飼料添加劑,使用後養蝦存活率從一成大幅提升至五成以上,另近年研製生物液態肥料也用於各種葉菜瓜果。此外,台塑新智能將與成大開發微藻基因資源庫,對不同微藻進行物種鑑定,以及蛋白質組成、抗氧化能力等分析測定,擴充更多元的應用技術。

成大2008年起投入微藻研究,為國內先驅及頂尖團隊,校區擁有亞洲學界最大300公噸微藻養殖池,與台塑新智能合作將可導入成熟經營管理制度, 擁有更豐沛研發資源,達到產學雙贏局面。


台塑新智能儲能效率高
台塑集團旗下台塑新智能宣布,彰化台塑生醫觀光工廠設立的1.2MW(百萬瓦)/1.3MWh儲能系統,已在10月20日上線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這是全台首座搭配工廠負載與儲能系統的案場,上線以來平均執行率高達百分之百,對於維持電網頻率的穩定性、強化電網韌性,效果顯著。

台塑新智能表示,該儲能系統同時兼顧工廠負載及台電電網頻率,是使用自家生產的電池模組、系統,而最關鍵的能源管理系統也是自行開發,有助厚植台灣儲能產業的實力。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產業發展與環境永續並重,共生共榮,是台塑企業規劃產業布局最重視的策略與執行重點。

透過擴大儲能系統布局,加速推動新能源產業鏈整合,有助台灣擴大再生能源占比的同時,也穩定台灣電網供電能力與穩定性。

除儲能系統外,台塑新智能規畫後續將於台化彰化廠區建置100MW/300MWh電網級超大型儲能站,用以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增強型動態調頻輔助服務(E-dReg),為協助台灣再生能源穩定發展盡心力。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啟慧強調,該系統使 用自主生產的電池系統、模組,並經過UN38.3、UL1973、IEC62619、IEC60730、S-JET及UL JAPAN的JISC-8715-2等國際指標性認證,能源管理系統也是由同仁自行開發完成。

台塑新智能2022年7月5日成立,積極布局新能源發展,台塑生醫彰化廠1.2MW/1.3MWh的儲能站是全台第一個成功搭配工廠負載與儲能系統的案場,日前正式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參與調頻備轉輔助服務。

台塑新智能指出,上線以來平均執行率達百分之百,也就是能在一秒內成功切換接續電力,不會發生斷跳電情況。

在國家能源轉型政策引導之下,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近年大幅拉高,其中又以太陽光電及風電為主力。劉啟慧表示,再生能源容易受到環境因素導致發電量的不穩定,進而影響電網品質,因此具有快速反應及緩衝功能的儲能系統,可利用其及時輸出或輸入能量來維持電網頻率的穩定性,目前已有多家廠商詢問此儲能系統的詳細規格與報價。


公司簡介
台塑企業已在儲能領域默默耕耘,包括上游電池生產所需的原料,以及下游產品包括如儲能設備組裝時所需的配電盤、變壓器等,並切入電池管理系統(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能源管理系統(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及不斷電系統等研發與銷售, 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與再生能源、電動車領域的快速發展,經重新檢視台塑企業所有的資源後,於2022年6月由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及台塑生醫共同投資成立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以加速台塑企業新能源關鍵技術與產業布局。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90340178   訂閱
公司狀況核准設立  「查詢最新營業狀況請至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 
公司名稱台塑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oogle搜尋  國貿局廠商英文名稱查詢(限經營出進口或買賣業務者)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Formosa Smart Energy Tech Corporation
資本總額(元)7,00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4,000,000,000
每股金額(元)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400,000,000
代表人姓名王瑞瑜
公司所在地臺北市松山區精忠里敦化北路201-24號1樓  電子地圖 
登記機關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111年06月10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CC01090  電池製造業
CC01100  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製造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Z99990  未分類其他工業製品製造業
E603050  自動控制設備工程業
E606010  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
E605010  電腦設備安裝業
EZ99990  其他工程業
EZ05010  儀器、儀表安裝工程業
E601020  電器安裝業
E601010  電器承裝業
E599010  配管工程業
E603010  電纜安裝工程業
F113020  電器批發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3110  電池批發業
F113990  其他機械器具批發業
F1149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零件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199990  其他批發業
F213010  電器零售業
F213080  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F213110  電池零售業
F213990  其他機械器具零售業
F214030  汽、機車零件配備零售業
F214990  其他交通運輸工具及其零件零售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IZ99990  其他工商服務業
J101040  廢棄物處理業
J101030  廢棄物清除業
J101090  廢棄物清理業
J101080  資源回收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漢民測試系統- 漢測9/17每股100元登興櫃 攻AI先進晶圓測試

股票撮合服務,0938-826-852 張R line- money826852 漢測9/17每股100元登興櫃 攻AI先進晶圓測試 晶圓測試供應商漢民測試系統(7856)總經理王子建今天表示,布局人工智慧(AI)與高效能運算(HPC)先進測試商機,攻薄膜探針卡、CoWoS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