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無限攻雲管理 左擁大數據 右抱物聯網
數位無限主要提供資料中心等級的雲端管理解決方案,透過公有與私有雲的迅速部屬達到資源最佳化分配,公司由混合雲管理出發,發展至提供雲日誌及視覺化分析,協助使用者確實看懂數據掌握商機。數位無限董事長陳文裕表示,公司2008年即轉進雲端管理平台,目前為亞太區最多支援混合雲管理平台。
隨著機關、電信業者、大型網路社群企業大量建置資料中心,使得企業或一般用戶可向這些企業或政府機關租用雲資源,進而產生管理與整合平台需求。陳文裕表示,數位無限於2008年開始嗅出雲管理商機,因此投入相關軟體平台架構,隨著市場需求趨勢發展,預期東南亞地區後續市場有望快速增長。
提早卡位 支援多種平台
由於領先同業看好市場商機提早卡位,使得數位無限目前為亞太區支援最多雲管理的系統平台,支援超過15種雲平台,包括VMware、OpenStack等私有雲平台,以及Windows Azure、IBM SoftLayer、阿里雲等公有雲平台,後續將持續支援更多雲端與亞洲地區資料中心。
陳文裕表示,由於使用端不可能僅使用單一雲資料中心,使得混合雲管理成為趨勢,因此雲管理平台重要性大為提升,而數位無限所提供的系統僅需一個管理介面,即可達到一次性部屬,以及一致化的特性,提供客戶能在全世界的雲平台迅速落地與一致化管理。
陳文裕指出,由於物聯網等服務走向當地化與在地化,若機台與數據資料儲存在海外資料中心,透過海底電纜資訊傳輸,主要因傳輸距離長將導致訊息傳遞無法即時,因此跨國企業若在海外拓展物聯網等須利用雲資源的業務,勢必將在當地進行雲部屬,因此雲整合管理平台、雲服務在地與落地化將伴隨國際廠海外布局而成為主要趨勢。
數位無限即是在雲資源管理與租用需求蓬勃發展之下,提供客戶解決方案,包含協助具有龐大資料中心資源的企業能將雲資源上架,提供使用者線上租用,便捷的操作介面與平台加上快速付款方式,讓雲資源的交易、使用更為活絡。陳文裕表示,公司協助具有資料中心的企業將閒置資源透過管理租用後創造價值,而租借端可利用數位無限的管理平台進行個人化分析,租用最適切的雲資源並協助可快速擴展。
另外,數位無限下一步將提供客戶端對於每日所累積的日誌事件收集後作數據分析,陳文裕表示,客戶包含金融業、電信業等透過日誌事件分析對收集數據進行解讀,提供客戶有意義的數據分析,且一分鐘分析至少50萬筆日誌,並透過視覺化數據分析資料,讓使用者能快速理解分析數據協助管理者作出營運決策。
陳文裕表示,由於物聯網將使得數據資料分析具附加價值,企業可透過數據資料強化服務,如公司替全球知名德國整鈔機專業廠商G&D提供影像數據服務。由於客戶在設備製造設計上實力堅強,但不擅長影像資料等資料數據管理,加上介面設計缺乏人性化,因此找上數位無限尋求協助優化產品,當公司接下專案後認為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附加價值。
分析資料 偽鈔無所遁形
陳文裕說,當時建議客戶整鈔機影像資料進行聯網後加以分析,透過鈔票編碼的數據串聯可以掌握單一鈔票曾經流向,並可藉此防堵偽鈔,主要因偽鈔的特色就是使用相同的鈔票編碼。由於犯罪集團在製作過程中使用單一編碼複製,再透過管道分散至各地,因此若同一號碼同時出現在美國與北京,即可確定一定有偽鈔。
客戶一聽數位無限的專業建議,驚覺整鈔機影像資料連結網路與大數據可以衍生出龐大商機與差異化服務,因整鈔機行業價格競爭也逐漸激烈,因此,客戶採用陳文裕的建議並且提供各國央行服務,增加取得標案的銷售機會;客戶因陳文裕的建議增加傳統整鈔機附加價值,並且有效利用影像數據。
陳文裕談到物聯網將是雲服務下一重要戰場。例如,該國際客戶透過產品聯網協助各國央行強化鈔票管理,進而防堵偽鈔在全球間流竄,有效打擊偽鈔集團,相信未來更領域均可發展出聯網價值,萬物聯網商機將逐漸放大,預期未來營運方向將隨著雲建構拓展至物聯網與數據分析。
陳文裕換新腦袋 想贏的策略
受到硬體終端市場飽和以及物聯網趨勢來臨,科技業正面臨劇烈變革,儘管科技大廠均積極迎向物聯網商機並投入資源期望卡位分食市場,但具體成效尚待業績證明。數位無限董事長陳文裕表示,與硬體廠接觸後認為台廠雖然積極投入新領域,並投入資源進行巨量資料分析,但卻是為了分析而分析無法攫取重要資訊。
陳文裕表示,台灣科技業以硬體代工起家,與軟體思維具有相當大的鴻溝,軟體人與硬體人的思維是相當兩極的,因此,在重視軟體與數據分析的物聯網時代,勢必對於現有的科技廠帶來衝擊,主要在基礎思維上就已經大不相同。例如硬體廠知道數據分析的重要性,但卻不知如何分析以及分析出的資料如何運用,因此難以提供應用端創新服務。
陳文裕指出,除了思維上需要換腦袋以外,物聯網仍須時間進入到市場爆發時期,所以不論是軟體或硬體廠仍需熬過市場緩步開發的階段,而企業往往在過程中無法再投入資源因此選擇放棄,所以企業需要透過其他的業績來源去養新的物聯網市場開發,如早前數位無限在雲管理市場尚未成熟之前,須另接專案養活公司。
另外,由於物聯網需要跨界整合,軟硬體均需要共同投入合作研發,才能發展出具有應用與價值的成品,而台灣目前欠缺具號召力的公會出頭凝聚產官學界共識與資源,共同研究與開發市場。陳文裕認為,這類角色難由政府擔當,主要因政府不了解技術與市場,但若如電電公會等具業界高度的公會將能有效凝聚企業與各界。
陳文裕指出,由於物聯網勢必需要跨界整合,在業界合作之前,須先進行生態盤點,了解台灣目前各領域的優勢與劣勢,才得以整合資源後發展利基優勢。
布局東協智慧城 進入收割期
數位無限去年耕耘東南亞國家可望逐步見到成效,董事長陳文裕指出,由於東南亞國家經濟快速發展,隨著政府規劃推動雲端與智慧城市等重大公共建設,推估東南亞雲端相關產業將快速發展,公司去年已整合服務輸出至當地客戶。另外,各國重視物聯網所產生數據促使雲服務落地商機浮現。
陳文裕表示,各產業均具聯網龐大商機與應用服務端仍在開發初始階段,數位無限將由混合雲管理平台跨入至數據資料分析。公司去年營收規模約1,500萬元,今年在東南亞國家耕耘可逐漸收成,隨著東南亞各國快速發展雲端產業,以及政府積極發展智慧城市,公司複製成功模式輸出,預期東南亞國家雲產業可望呈現跳躍式發展,數位無限去年已投下敲門磚協助當地資料中心轉型為雲服務商。
雲服務落地趨勢除了傳輸與數據分析即時性因素以外,隨著各國政府關注物聯網所產生數據必須留在當地,使得雲服務與數據資料在地化成為趨勢。陳文裕表示,各國政府已開始思考須將物聯網數據,以及個人資料留在國內。其中,中國已經制定網路安全法禁止數據輸出,而歐洲與美國政府也提出相同看法。
陳文裕表示,由於未來物聯網走入日常生活,所有人的日常習性與特性將可輕易因聯網數據而遭洞悉,資料輸出後將出現數據殖民現象,不單純只是監管層面的問題,更因為物聯網與個人生活緊密連結,因此個人的隱私與弱點將因此洩露,若敵對國家透過相關數據可輕易製造事故奪取特定人性命達成目的。
陳文裕表示,正因各國政府禁止數據輸出以及雲服務落地雙重因素,促使數位無限更具發展商機,積極搶進東南亞協助當地資料中心架構雲基礎建設,並看好當地物聯網龐大商機。
物聯網協會看優勢:技術門檻高 實力雄厚
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雲豹育成營運長徐瑞伯表示,數位無限領先市場於2008年即轉至發展雲管理平台,目前走向異質雲平台管理。公司成功之處除了先行嗅出市場趨勢商機之外,在軟體技術上具實力,因此能同時支援與管理不同雲。
徐瑞伯表示,數位無限在混合雲管理技術走在市場前端,而公司能取得市場主要基於紮實的技術實力,因此推出的混合雲管理平台能與各家資料中心機房介接,主要因各家資料中心與雲服務商均有其自有架構,因此在介接上具有相當的技術門檻與難度,而公司卻能透過軟體技術突破並取得專利,顯示經營團隊在軟體上具有實力。
徐瑞伯指出,數位無限初期參與雲豹育成時,透過協會將公司與台灣大與英業達進行合作,數位無限提供台灣大資料中心管理工具,協助企業提升管理能力並架構雲基礎。另外,協助英業達從伺服器轉進雲整合領域;而在合作測試過程中足見技術實力。
徐瑞伯表示,由於數位無限團隊初期專精於技術研發欠缺商業運營模式,但隨著客戶與行銷拓展有成,近期已摸索出營運模式,除了接案外,協助資料中心轉型為雲服務商則以分潤模式確保穩定營業額,加上混合雲管理平台按年收費,均讓公司能有穩定現金流與營收挹注。
另外,數位無限由雲管理走向物聯網尋求新商機,公司陸續增加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客戶有用的視覺化數據,預期未來將在混合雲管理與數據分析兩大領域有所發展。徐瑞伯表示,數位無限將產品輸出至東南亞市場,預期該區域在雲基礎建置與物聯網急速發展之下,分食市場商機。
走到哪,雲就到哪!數位無限iCloud IS化繁為簡,同時管理多個IaaS異質平台
在雲端的發展趨勢下,不論是大型企業或電信機房,又或是新創公司的各種應用與基礎設施都已經朝向雲端發展,相較以往系統環境變得複雜許多,相關人員時常穿梭於私有雲、公有雲之間,底層的IaaS也許不只一種,如何簡化管理,讓管理變得更有效率成為頭痛的問題,特別是對全球級的企業而言,光是要在世界各地布署雲端資料中心,逐一研究各地域的機房、頻寬、基礎建設…等等,就已足夠讓企業一個頭兩個大,從雲端跌落現實。
但數位無限的iCloud IS把全世界的雲融合成一朵,無論你是用RackStack, Citrix建置私有雲或採用AWS等公有雲,數位無限的服務都可以針對IaaS層做跨平台管理,讓應用的布署與移動更具彈性,不用考慮IaaS在全球各個區域的網路環境、法規限制對應用服務布署帶來的影響,讓應用端服務隨著雲端落地,以相對低廉的成本快速拓展服務據點。
全面整合IaaS,簡化混合雲管理
但數位無限並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決定做混合雲管理平台,2000年時正逢網路泡沫化,陳文裕於是找了五、六個同事出來創業,他們先是靠深厚的Java技術背景,幫大公司做專案維持營運。後來在四年前時發現虛擬化控制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為了解決自身做軟體開發時會遇到的問題,才逐漸從專案型態的軟體開發商轉型做混合雲端管理。
數位無限總經理陳文裕說:「我們聽到很多想要行銷全球的新創團隊的心聲,他們面臨要怎麼把服務帶到在地的問題,一旦他們選擇了某個公有雲,就表示某塊市場吃不到。」舉例來說,像美國〈愛國者法案〉讓美國政府有秘密蒐集企業端用戶資料的可能性,因此若企業採用Google或Amazon的公有雲服務,對於歐洲市場布局,就必須進一步考慮資料中心落地與隱私資料處理等問題。
但數位無限的混合雲服務,可以整合目前市場主流的所有IaaS系統,讓多雲和混合雲的管理流程更加簡化,方便用戶流通私有雲和公用雲之間的資料,降低用戶原本需要用來監看布署在世界各地數據中心的人力成本,讓不同系統之間得以無縫接軌。
針對小型企業彈性調整伺服器需求
此外,陳文裕表示,數位無限可以讓用戶根據需要彈性調整雲端資源,避免資源配置不當造成損失。以行動遊戲產業為例,雖然行動遊戲逐漸躍居主流,但市場競爭激烈,汰換率高,因此遊戲業者往往難以預估遊戲上市後,會需要多大的相對應硬體資源,資源配置可能過與不及;但有了數位無限貫通所有雲端平台的技術,遊戲業者大可放心將遊戲放上雲端,隨時適市場反應調整硬體資源配置,在不同雲端系統之間輕鬆轉換。
數位無限服務的客戶從軟體開發商、手機廠、資料中心業者和大型企業皆有,例如好玩家就是數位無限未來在中國大陸的合作夥伴之一,資策會與龍雲數位的雲端販賣機系統也都採用數位無限的iCloud OS。
陳文裕表示,在未來三年數位無限將會先行發展亞太地區的業務,目前針對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已有較大動作的布局動作,目前中國關鍵的合作夥伴已逐步到位,東南亞地區則計畫跟著好玩家合作,逐步擴點,緊接著才是紐澳地區。未來目標是在全球建立一百萬個World Cloud,與全球的資料中心橋接,培養客戶的黏著度,讓企業用戶感受「走到哪,雲就到哪」,再也不需要搬家了。
數位無限雲端解決方案 獲獎
協助國內多家科技大廠優化雲端IaaS環境的數位無限軟體公司,以JAVA技術開發的雲端運算解決方案能力,不僅深受國內科技大廠信賴,也是國內少有因專精該領域而榮獲2011金炬獎創新設計大獎與2011 Red Hat年度創新獎肯定。
數位無限總經理陳文裕表示,國內有能力建置雲端化機房等基礎建設的業者寥寥無幾,數位無限曾經與JBoss策略合作及Red Hat授權軟體公司的經驗值下,技術已深獲肯定。
陳文裕接著分析,要將基礎建設雲端化,就必需熟infra、網路、Storage,還要熟中介軟體,軟體業者進入門檻很高。
2年前,數位無限進入這個領域,就好像進入暗巷,看不到盡頭的明燈,這兩年市場運作下來,該領域似乎可以嗅出了亮點。
基礎建設雲端化就是運算資源虛擬化,也就是把電腦放在雲上,在辦公廠房不再放滿伺服主機。
他舉例,以前企業為達到作業效率,伺服主機永遠不夠,IT部門常常為了採購伺服主機要花大筆預算,身為老闆也常發現怎麼伺服主機永遠不夠。陳文裕說,根據調查,一般企業普偏伺服主機平均使用效能30%左右,但身為IT人員卻常常面臨超額承載而中斷功能的窘境。
陳文裕解釋,運算資源雲端化後,一台PC可以裝置8個作業系統,中小型企業往往沒有太大預算採購伺服主機,此方案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達到管理效益。
陳文裕舉前陣子協助智邦生活館建置公有雲雲端機房為例,智邦一方面可以汰換老舊電腦,讓原本一台電腦只能跑一件工作,現在可以跑60件工作,達到更有效的投資以及提供更多運算資源給客戶。
除了提升伺服主機的效能外,中小企業常會面臨應用軟體採購問題,若能結合私有雲主機雲端化與公有雲交互運用,就能透過雲端服務擁有各種軟體支援,讓電腦放在雲上卻能做很多事情,也讓前一個機房僅能做30%提升到80%。
數位無限為中小企業推出的Cloudtop,就是結合IaaS 與PaaS,讓使用者擁有一頁式介面操控又能達到強大整合性。iCloud則可支援市面上4種虛擬化技術,達到自動偵測與自動療癒的運算資源管理,以及強調企業提升IT SLA水準。
公司簡介
數位無限軟體成立於2003年,主要營運項目為雲端運算、多雲與混合雲管理平台以及巨量資料。我們立足於雲端運算市場作為事業發展的主軸,並且秉持著創新突破、追求卓越的精神來深耕台灣,持續發展自主性技術,提升國際競爭力。
隨著企業資源需求的增加、各項聯網裝置的普及、物聯網、巨量資料及Open Data被廣泛的運用,運算需求急速增加,在風險與成本考量下,多揚棄過去單一供應商服務,轉採用 多使用平台,我們長期鎖定IaaS/PaaS雲端運算管理平台,特色在於具備可跨多項雲端平台供應商及公、私有雲整合的技術,以及提供各種管理加值的功能,提前滿足客戶的新需求,以因應這快速變動的科技產業。
「扎根台灣,拓展全球」是我們的長期發展目標,我們不斷的開發自主性技術,透過執行多項解決方案來實踐,至今在電信、教育、政府、科技、運輸、通路、電子商務等產業累積豐碩經驗與口碑,並且保持積極改善的態度、追求卓越的技術品質,以客戶滿意程度作為品質的指標,推動公司成長茁壯。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